欧阳修“山寨”庄子成经典(2)

写好大文章须学庄子,把小品文写绝更要学庄子。我们在这里可以枚举欧阳修的例子。他“山寨”庄子熟为人知的寓言小品《庖丁解牛》,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妙文《卖油翁》。“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说的是一位姓丁的厨师,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解牛神技。其手起刀落,游刃有余,简直就似合乎天然韵律的桑林之舞。文惠君观其行,听其言,从中悟得了养生之道。而欧阳修的《卖油翁》,说的是有位卖油的老翁,有由钱眼注油不湿铜钱的倒油神技。只见老翁取出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入葫芦中,从钱眼中注入,不漏一滴,不沾钱孔。欧阳修借卖油翁之口道出了原委:“无他,但手熟尔。”

庄子的“庖丁解牛”,其实创造了一类故事的范例:修炼者由某种技能的熟练,而开掘出了生命中的不可思议的潜能。欧阳修的《卖油翁》,可以很明晰地看出脱胎于庄子的“庖丁解牛”。我们称其为“山寨之作”,并非夸张之词。只不过欧阳修“山寨”得很到位,成就了一篇经典小品文。

我们读庄子其实可以注意到这么一个特点,内篇中讲过的寓言、故事,在外篇与杂篇里可能还会有类似的寓言、故事一再地出现。比如,像内篇《养生主》中的这则“庖丁解牛”,在外篇的《达生》中,也有类似的一则“佝偻者承蜩”。说的是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竹竿粘取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般。孔子惊讶其灵巧。驼背老人说:“我有道也。”他的道就是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之后,竹竿顶上能累起两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时粘取蝉失手的情况就已很少了;能累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时粘取蝉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到了能累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最后他能达到手臂就像枯树枝,“唯蜩翼之知”。有人据此认为只有内篇为庄子所作,而外、杂篇或为庄子后学的手笔。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庄子“山寨”庄子的情形。但抛开《庄子》三十三篇的真伪之辨,我们应该看到这三十三篇署名庄子的文章都是精彩绝伦,均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散文精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