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燕南园57号的冯友兰(5)

1923年,冯友兰学成归国,到开封的中州大学担任文科主任。家人也随之来到开封。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冯友兰已经有“家人”了。那年他自北大毕业,经人介绍与任载坤结婚。他的岳父任芝明是辛亥革命的前辈,思想开明,把几个女儿都送到外面读书,任载坤便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冯友兰与她同年毕业后,很快就结婚了。在这里之所以特别提到冯友兰的岳父,是因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与他有一点关系。冯友兰一生中曾经两次加入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在各地发展组织,派到河南来组织省党部的人是冯友兰岳父的老战友兼亲戚,冯友兰第一次加入了国民党,还被选为执行委员会的候补委员。由于他没有参加两年后国民党所进行的重新登记,等于是自行脱党。1939年他担任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的时候,教育部命令所有大学院长以上的人都必须是国民党党员,因此他第二次加入了国民党。说来他两次加入国民党都并非自己积极主动,而且都是国共合作十分密切的时期,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几十年后,却因为这个“历史问题”而被整得抬不起头来。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

1925年,冯友兰离开中州大学去广州中山大学任职。这次离开中州大学的经过很有意思。冯友兰当时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因此有很多学校都想聘他前去任教,因碍于情面,他不想贸然离开,同时,他也很想把中州大学办好。因此他托人向校长摊牌:要么让自己当校务主任,以便有足够的权力实现改造学校的目的;要么就只有离开。如此坦率地伸手“要官”虽然出人意料,但校长很欣赏他的做法,也理解他的动机。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校长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冯友兰便选择了离开。其实当时他早已做好了多种准备,而且主要的选择是重回北京,只是由于曾经应允过中山大学,才选择了先到广州。当时广州是革命的中心,冯友兰本是抱着“想当一个革命的人”的想法而去的,没想到那里的情况十分复杂,各派力量的斗争十分激烈,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

1926年,冯友兰到燕京大学任教,两年后又到清华,这是他学术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大约有10年时间,主要成果是他的《中国哲学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