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兴趣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3)

还有一位美国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一个小女孩刚到学校的时候,她还不会讲话,只能发一些模糊的音。她的父母十分着急,把她带到医生那里去检查智力是否发育迟缓。有一天,这个小女孩对固体的镶嵌物感兴趣了,就花费大量的时间把那些木制的圆柱体从它们的洞孔中取出来,再把它们放回去。在她怀着强烈的兴趣一遍又一遍这样做之后,她跑到教室面前说:“你看看!”没有刻意地让她学说话,这个小女孩就主动地学会了。

那位法国教师又给我们来信说:“圣诞节之后,这个班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并没有做任何干预,秩序似乎是自己建立起来的。这些儿童似乎完全被它们的工作吸引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漫无目的地工作。他们会主动走到柜子那里,取出那些以前使他们感到厌烦的物品,逐渐,一种工作的气氛在班级中形成了。这些过去出于一时冲动去选择物品的儿童,现在表现出一种内在纪律的需要。他们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艰难的任务上,并在克服困难时体验到一种真正的快乐。这些宝贵的努力对他们的性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给这位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个是关于想象力异常丰富儿童的例子。这个4岁半的男孩想象力非常活跃,给他一个物品时,他不去注意他的形状,而是立即使它人格化。他滔滔不绝地说话,所以无法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件物品上。由于他的心理紊乱,他在活动中就会很笨拙,他甚至不会系鞋带。然而,某种奇迹突然降临在他的身上,他把某项练习当成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并一项又一项地加以练习,由此使自己安静下来了。

像上面这些情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可以发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之前,教师的经验可能是无休止地重复着,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的兴趣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在兴趣集中的时候,烦躁的孩子变得平静了,感到压抑的孩子恢复了活力,所有的孩子都共同沿着这条有纪律的工作之路前进,通过内在的、已找到表达手段的能量的外在表现而取得进步。

这些固定下来的成就具有一种巨变的特性,它预示着儿童以后的发展。正如孩子跨出他的第一步,在跨出第一步之后,他就开始走路了。

此外,对娇生惯养的孩子采取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有助于让孩子回到正常的状态中去。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正常家庭中的孩子,很早就能够学会克制自我,拥有独立的个人意识,不会无所事事到处乱跑,他们每天平静地生活和有秩序地活动。当我们以这种方式要求娇生惯养的儿童,对其采取回归正常化的治疗,就有一种人性“皈依”的感觉,开始的时候肯定比较艰难,而一旦恢复了正常状态,他们一切性格上的缺陷将完全消失。

如果我们用这种眼光看待儿童的话,那我们就能更快地认识到,即使在不良的环境中,正常化也会自发地展现。虽然幼儿的正常化没能得到承认或帮助,这些正常发展的迹象会被否定,但它们仍然会作为充满活力的原则而得到恢复。这些原则能越过障碍物,使得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