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阿里巴巴是否真正盈利,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它还活着,没有倒下去。度过了艰难的2001年和2002年后,在2003年,阿里巴巴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往常平淡无奇的板蓝根、口罩,一跃成为抢手货。这场灾难也把很多人关在了家里。人们不能见面,难以交流和沟通,给商业合作带来诸多不便。而此时,在中央电视台第一、第二套节目的黄金时间,却滚动播放着阿里巴巴网站广告。至此,人们才知道,通过阿里巴巴网站,足不出户就可以做成生意,可以不受“非典”的限制。
于是可想而知,在“非典”的帮助下,阿里巴巴迎来了业务上的暴涨。仅2003年一季度,阿里巴巴注册用户就增长50%,点击量增长30%。对此,阿里巴巴当时负责B2B业务的CEO卫哲颇感幸运:“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非典’给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广,当时每个人都被迫必须要用互联网。”
然后,2003年马云提出“每天营收的100万”的目标。他语不惊人死不休,2004年又提出“每天赢利100万”,2005年进一步提出“每天纳税100万”……此后阿里巴巴的发展,也证明了马云没有吹牛。
表面看来,在濒临倒下的紧要关头,阿里巴巴遇到“非典”活了下来,纯粹幸运。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阿里巴巴没有坚持到2003年呢?虽然后天很美好,但不能坚持到后天,在今天或明天就不堪忍受而撤退,就注定看不到后天的好风景。
21世纪以来,风险投资界有个不成文的“默契”,即一股风地投资互联网。但2001年注定是他们的寒心之年,仅孙正义的软银资产就缩水近95%。好在无论经历何种风险,阿里巴巴依然坚守在电子商务的阵地上。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在互联网的寒冬,阿里巴巴如同一枝生命力顽强的腊梅,在一片皑皑白雪中,散发着独特的芳香。这回味悠远的芳香,就来自于坚持方向、永不放弃的信念。
很多初创业者或在商界沉浮多年的人,有梦想、有想法、有拼劲,可能也有魄力,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商场如战场,面对风云莫测的商场,你能坚持多久?“明天一定更美好”,也许你会如斯说,但事实是很多人就死在了今天,没有坚持得更久远一点。没有马云那样疯狂地坚持,也就没机会看到后天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