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创意传播管理的提出(4)

“与消费者沟通的市场销售人员用消费者不能够接受的腔调或是用落后于消费者的思想的方式跟消费者沟通,再怎么做,他们都觉得这个品牌不酷。新媒体营销对传统的营销人的挑战是很大的。”

“耐克、百事、可口可乐都是我的竞争对手,现在做市场的我们不仅仅是卖产品品类,更是卖品牌,各种品类的品牌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要做出老板喜欢、用户买账的营销方案,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

对于熟悉以传统的目标市场为传播基础的传统营销人来讲,他们必须适应数字生活空间的传播特征,更紧密地关注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在数字生活空间上的表现,吸引消费者参与其中。同时由于消费者参与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他们随时都可能成为新的传播的发起者、传播的主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品牌的危机公关需求和遭遇越来越多,广告主的市场营销人员必须随时关注市场动态,随时关注网络对品牌信息的反馈,随时应对品牌问题的发生。

“网络是没有所谓的地域限制的,只要能够连线就都能看得到。就像我们说的李小龙病毒式营销的案例,它们后来也被放在YouTube上面,即便不懂中文,也可以从影像上看到,这是网络的特性。”

“谁都在做网络营销,都在抢眼球,在这么多品牌竞争中,我怎么才能抢到眼球,在彻底的买方市场中与不同品类的商家抢占市场份额,是很大的挑战。”

“我鼓励我的团队找到鲜活的营销案例,自己去体验,自己去看,自己去了解消费者,用消费者调查做PPT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随时变化的营销传播策略

在大众传播时代,广告主的市场营销人员通常在前一年的下半年就制定完成下一年的全年营销计划,而广告公司的策略人员会根据广告主的营销思路,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全年传播策略。广告公司根据全年的传播策略执行相关的具体的主题广告的发布或季节性促销。而在数字生活空间,市场营销人员会更多地关注品牌和产品信息在数字生活空间里的传播,传播主题随时都可能会被消费者关注,随时会有褒贬不一的反馈意见,因此广告主的营销人员和广告公司的执行人员会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来随时调整传播策略。对于一些负面反应,会随时决定是否停止传播,改变传播主题,或者是采取其他控制不利因素的手段。因此,在数字生活空间,广告主在必须“全程”参与到广告营销传播的作业流程中的同时,还要对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做出及时反应,难以保持大众传播时代传播主题的相对长久性和一致性。

“新媒体出现前的市场,我们的做法比较简单,拍个广告放在那儿就完事了,大家看到以后想买就买,这是店招式的广告,是被动式的广告,不管消费者,放在人多的地方,能被人看到就行了。现在不行,现在我们必须知道目标消费者去哪些网站,在网站上干什么,喜欢怎样的参与方式,参与之后会留下什么,参与者中有多少人会购买。要求整个沟通路径对消费者的追踪程度不断加深,从‘店招’营销变成“贴身”营销,这是追踪式的营销方式。”

“现在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劣,我们的广告投放有时候就像一场战争。比起关心竞争品牌在做什么,我们更多时候是在关心消费者对我们的反应。对于一些危机的处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紧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