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济附加值的特点很吸引人,但几项独立研究得出的有关经济附加值与优秀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结果喜忧参半。《财富》杂志称,使用经济附加值指标的公司公布的年均回报率是22%,没有使用这一指标的竞争者们的年均回报率是13%。但是《华尔街日报》提到了一项华盛顿大学实施的研究,其结论是:“与经济附加值和其他‘剩余收入’指标相比,每股收益仍然是更可靠的股票业绩指标。”另一项对88家公司研究的结论是,采用经济附加值的公司往往更重视财务指标而不是质量和客户服务。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尽管采用经济附加值指标的公司最初在业绩上有所斩获,但这些进步往往在实施了经济附加值指标后不久就陷入了停滞。
尽管存在上述保留意见,但经济附加值确实在考虑债务和权益成本的基础上描绘了公司实力的真实成果。权益回报率、资产回报率、每股收益等工具评价了财务业绩,但忽略了资本成本中权益部分的成本。因此,可能出现利润为正、回报为正但经济附加值为负的情况。通过推动负债管理的经营方式,使用经济附加值指标的公司可以让资本效率和配置达到最优。例如,如果企业改善应收账款的收取和存货周转率,使其资产得到节省,那么经济附加值就会上升。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战略成本的驱动因素--即价值链上决定行业内长期竞争力的成本因素。战略成本的驱动因素包括产品设计、要素成本、规模、经营范围、产能利用率等变量。为了对战略制定有所帮助,成本分析关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成本和成本驱动因素,因为它们可能受到战略选择的影响。
成本标杆可以用来比较公司和竞争者的成本,以此评估公司的成本,或者比较公司和最优秀竞争者的业绩。分析过程包括五个步骤:(1)选择设立标杆的范围或经营行为;(2)确定关键业绩指标和实践;(3)确定最优秀的公司或关键竞争者;(4)收集成本和业绩数据;(5)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个技术非常实用而且用途广泛。它可以直接比较价值链中不同任务的执行效率。但是,过于依赖标杆的指导是很危险的,因为标杆关注竞争公司战略设计之间的相似点而不是不同点,关注的是已被证实的竞争优势基础而不是预期的竞争优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