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作导演的历史(2)

石琪先生曾这样解释:“中国电影过往在动作上的简陋,原因自然很多。制作、技巧、意念及演员等等方面,都有问题。不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因素--人们对传统武术从根本上缺乏信心。中国电影事业开展于世纪交接期,正是中国内忧外患最深重的时刻,在西方现代化武力和文化冲击下,陷于瓦解的传统体制,无论文武的实用性都大受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怀疑,举国充满自卑感。在现实形势不如人的局面下,难怪不少武侠片要以超现实的神功异术来满足观众,也难怪电影不能与实际武术结合,创出新的动感艺术。” ①这段话指明了中国武侠电影在草创阶段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心理。

对于动作导演的发展而言,却有一件值得纪念的事:1927年,友联公司的影片《红蝴蝶》(钱雪凡导演,徐琴芳、崔若均主演)和《山东响马》(钱雪凡、叶仁甫导演,郑超凡、徐琴芳、叶仁甫、时觉非等主演)第一次任用了任雨田为武术导演。

3.2 古典武侠:以武育人

(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末)

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在战火影响下,武侠片阵地由上海南迁至香港,以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为主流,片中武打场面讲究真功夫,以南拳为主。整个20世纪50年代,港台武侠电影确立了两种功夫片类型:一种是反映黄飞鸿故事的功夫片,代表作是《黄飞鸿》系列;一种是神怪武侠片,代表作是《如来神掌》等。从动作形态分析,神怪武侠片无根本性突破。同时,这些影片十分强调武打动作的教育功能,坚持用武术传达儒家思想,是香港武侠电影对中国文以载道传统的延续,也是早期武侠电影史上以侠论武的典范。

1949年后,功夫片在香港的兴起缘于家喻户晓的广东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黄飞鸿的年代并不久远,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大有人在。刘家良的父亲刘湛便是黄飞鸿弟子林世荣的徒弟。因此,黄飞鸿电影的武术打斗必须改变以往的“神怪”作风,摆脱舞台式的套路搬演,代之以“硬桥硬马、真刀真枪”的写实风格,力求用传统南拳的桥手腰马,无限接近实战形式。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