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情感优势
忠诚可能是愚不可及的,也可能是毫无理性可言的,忠诚无视理性的评估,这也正是它的优势所在。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正是因为忠诚摆脱了理性的限制,才有了巨大的威力。“非理性”是指一个人采取行动时没有经过理性的评估,但另一方面,更多时候我们用“感性”来描述那些放弃理性逻辑思考的人。想要激励某种行动时,情感通常先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在现代伦理学的研究中,德国哲学家康德是最有影响力的人。他提出了一种纯粹理性的道德规范,即“定言令”,要求我们的行动只能依据那些符合普遍规律的准则。在这种道德原则体系中,情感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按照康德学派的解释,认为某件事是“正确合理的”并不是根据道德作出的判断,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就和因恐惧或者悲伤发出的哭喊一样”。康德学派的看法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行动的动机是什么。即使是纯粹的,实践理性可以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作出判断,那它又是如何在现实中让人们做正确的事情的呢?康德要求我们履行我们的职责,仅仅是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这个要求实在是太苛刻了,根本不可能激发多少实际行动。
在理性和情感之间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矛盾:理性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但情感又促使我们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行动。对这个矛盾的众多解释都偏好理性,不喜情感,这些解释认为情感是一种破坏力量,会阻止我们进步,妨碍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理性被刻画成一个天使,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情感是另外一个人,手拿号角和叉子。当然,在这幅众所周知的漫画中,这个人是一个小恶魔,在和天使的混战中,他通常会取得胜利,因为他总是会诱惑人们遵从自己的渴望,去做符合自己当下情感需求的事情。理性总是与欲望进行着无止境的斗争,显然这是理性的天然属性所在。相较而言,忠诚不仅提醒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情,也促使我们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