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忠诚: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德(17)

半个世纪以来,囚徒困境—经过理性思考后采取行动,却产生了一个糟糕的结果,这令人十分费解—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策略家们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机运算,对这个博弈情况进行推算,找到了一种可以发挥作用的方法。结果显示,在这场博弈比赛中,最为成功的一种策略是愿意尝试着对同伙保持忠诚。获得胜利的嫌疑犯在第一次被询问时,拒绝背叛自己的同伙。要是在下一次被询问时,他被同伙出卖了,他也可以告发同伙。但是,如果在第二次被询问时,他的同伙没有背叛他,在下一次的询问中,他还是一个忠诚的人。这个“以牙还牙”策略的成功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只有当嫌犯在一开始就愿意保持忠诚时,方法才会奏效。

忠诚发挥了作用,但它合理吗?符合理性吗?在理性选择理论流派看来,人们不仅采取行动要以获得最大利益为标准,而且人们也有权利这样做,因此评估自身利益得失正是理性的行为。根据这一观点,抵制囚徒困境中根深蒂固的诱惑就是采取理性行动。这也是让这个“以牙还牙”策略具有如此神奇吸引力的原因,许多哲学家对这个谜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嘿,多么奇妙的事情,最佳策略竟然是不进行战略性思考!

然而事实上,通常人们采取行动的方式与理性选择理论流派的预测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普通美国人不擅长进行战略性思考,也可能因为他不明白他正在进行的游戏的性质,还有可能因为他不懂得数学计算。在我们对游戏理论家的观点或者理性行动给予过多关注以前,或许我们要仔细思考一下。我是在哈佛大学的一节博弈论课上知道囚徒困境的,该课是由该领域的创始人、古怪的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教授讲授的。我对这堂课印象深刻:谢林在黑板上画了包含一系列回报的一个矩阵,然后问学生“对于这两个嫌疑犯来说,正确的行动是什么”,学生们可以进行几次摸索尝试。不过,学生们立刻就举了手,但无论2号嫌疑犯做了什么,他们都无法立刻找到一种对他有利的基本运算。对1号嫌疑犯来说,背叛2号对他来说永远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反之亦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