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灵”的方法论

“灵”原指依附于生命机体的活力,后引申为灵活、善变、适应,亦指智慧、精准、快捷等意,并成为一种经营艺术。

——摘自2005年8月蒋锡培在亚太华商领袖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孙子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道出了“灵”的哲学特性。

西方近代辩证法和中国革命历程,都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突出了灵活解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一面。例如,黑格尔阐述了对立面转化的规律;毛泽东思想在解决矛盾的相互依存和转化问题时,反对惯性和僵化,力争灵活以实现矛盾的双赢。联系到做企业,蒋锡培把“灵”定义为与时俱进、灵活应变、不拘一格、出奇制胜的一种经营方法论。

凡事都要讲辩证法,在远东企业文化完善过程之中,蒋锡培认为,办企业不仅要靠和谐,同时也要灵活善变。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处于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如果只是片面地讲究和谐,不思进取,一味求和,“那这个企业就要死掉了”。在“和”的同时,必须要灵活善变,不能不讲原则地和谐。因此,蒋锡培在远东企业文化体系中,又补充了一个“灵”字。

一个“灵”字,精准概括了过去几十年来包括远东在内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和变革史。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推进渐进式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从不完善到相对发展,走过了一条探索之路。面对气候、环境和土壤的变化,企业必须灵活应变,适应环境,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没有“灵”,企业就会寸步难行,或者处处碰壁。

可以说,“灵”的方法论不仅是远东的企业文化方法论,同时也是绝大多数民企的心声,但远东最早总结出来,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并将这种营养吸收到了企业文化的根基中。

“和”与“灵”,是远东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和”,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便无法良性共生;没有“灵”,则无法把握机遇,让企业不断壮大,并达到最大限度的“和”。

行动指南

灵活应变,适应环境,顺势而为,与时俱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