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儒雅,逆来顺受(1)

风格体现人品,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我读完《俞振飞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合卷之余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跟着便有了第二、第三以及无数个念头。一反过去我顺序阅读的习惯,这回我从第十页一下子跳到了第123页,因为突然看到这样扎眼的文字:“然而,最近有人借纪念言慧珠之名,对俞振飞多有不实的描述,使不明就里的读者堕入云里雾里”。于是我翻到了书的第十三章:“文革”遭劫难。也许这并非上文所指相关事宜,但却让我看见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1966年9月9日那天,言慧珠傍晚归家在吃晚饭时说了她一下午的经历:先去华东医院配了一瓶安眠药,再去外滩中国银行想取珠宝未果,路经国际饭店,打算吃一顿西餐然后跳楼,但西餐厅早已封闭,只得往回走。路过静安寺,从工商银行取出所有的一万二千元存款。“她讲述的很平静,就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饭后她对俞说:“我想自杀,你死不死?”俞振飞以为她开玩笑,淡淡地反问:“为什么要死?”

当晚言就自杀了,遗书上写明五千元是儿子的抚养费,七千元留给丈夫,说是结婚时用了他很多钱,权作补偿。火葬场的收尸车到了以后,只有俞振飞一人将她送去火葬。宁折不弯的言慧珠就这样轻轻地走了,不带去一片云彩。性格完全不同的俞振飞活了下来,走完了92岁的生命全程。回首往事时,俞振飞还曾幽默地叙述自己在被造反派揪斗坐“喷气式”冲进会场时,虽已65岁,猛然想起当年和程砚秋演《春闺梦》时的跑圆场,于是暗中运气,完成了规定动作。

俞振飞生于1902年,6岁开始跟父亲学唱昆曲,11岁开始学吹笛子。由于是按中国的虚岁记数,所以这位神童的业绩比上述记录其实还要早一年完成。1922年首次在上海成功演出《游园惊梦》,翌年,应程砚秋之邀,合演《游园惊梦》于上海丹桂第一台。1931年初次下海,参加程砚秋的鸣和社演出,后去暨南大学任教三年。1934年二次下海,随程剧团演出。后来又与梅兰芳等众多名角合演。台上台下,风光无限,戏里戏外,几多风流。一路来,虽有年轻气盛、行事不当之时,但总体口碑不错,为人行艺,多为人称道、景仰。

书中趣闻轶事不少,这里不再赘述。避过隐私话题不提,暂表一二圈内佳话。当年为救场演出,由名角芙蓉草突击给俞说戏,使其顺便习得宝贵舞台经验有二。一是,不要怕忘记台词,只要对剧情熟悉,可以临时现编。二是,演主角戏,也不要一直霸占舞台,该配角发挥的时候要适时让位,既让别人演的舒服,也收取更佳演出效果。而多年后,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里则细数自己从俞派学到的好处。“我们北方唱到昆曲的入声字,总不十分合适。如《游园》里,‘不提防’的‘不’字,我们唱作‘布’字的音。《惊梦》里‘没乱里’的‘没’字,我们唱作‘模’字音。其实应该唱‘卜’和‘末’的音”。“这都是经过了他们的指示,我才改过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