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改变抗战格局,中美开展多项合作(2)

日本突袭珍珠港,趁着美海军舰队遭受巨创之机,日军驱逐美国在太平洋珍珠港事件后首先进行报道的《檀香山星讯报》号外

(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众多岛屿上的原有势力,急急忙忙建立起自己的海、空基地,建立起一道海上防线。目的是为了巩固它的海上运输线,尤其是石油运输线。这就对美国的海空交通线造成严重威胁——美国的西海岸和夏威夷、澳大利亚之间的交通线即将被切断。

珍珠港事件,被形象地比喻为“豺狗咬了狮子尾巴”,美国人震惊之下,立即转变隔岸观火的立场,向日本正式宣战。为了遏制日本称霸的势头,美军统帅部于1942年春天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加强了太平洋和美国西海岸的防御力量。随之,一场又一场恶战发生了。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也改变了中国孤军抗日的局面。其中“重庆大轰炸”态势减弱就是明显的例子——1942年,日军陷入太平洋战争,对重庆等中国大城市虽还有零星空袭,但已无力再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它将主要作战目标转移到了太平洋。

1942年4月,7万美、菲官兵在巴丹向11万日军精锐部队投降

(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中国不失时机地提出“组建联合国组织”的提议,得到反法西斯国家一致赞同,中国列名“四大强国”之一,享有国际地位。《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紧接着由罗斯福总统提议,由中美英联合组建中国战区统帅部。中国同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开始了。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就是中美之间全方位展开的多项合作项目之一,它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合作内容为“军事情报的收集交换和武装人员训练”;其二,指挥体系独立于中国战区的陆军系统之外,由国民党军统局与美国海军部联合组建,不受驻华美军司令指挥;其三,经费来源及去向不受《租借法案》约束,全部由美国海军部无偿提供,因此也缺乏监管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