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胡适、鲁迅就是认识我们自己(2)

韩兄是作家型学者,或学者型作家。他的书既善描述,又善断制。而坊间某些学术著作往往是偏废的。或有描述而无断制,无节制地讲故事,一轮到他自己发言就言不及义或沦为戏说;或有断制而无必要的描叙,天马行空玄之又玄,以致读者不知所云。韩兄描述时不只是娓娓道来徐徐是道,而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逼出了人与事的真相;其断制时,不畏成说,不畏定论,不畏权威,道人之未道,言人之未言,而字字有来历,断制来自慧眼发现的一桩桩证据。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结论,但你未必能推翻他的证据。“请拿证据来”,胡适恪守的研究规则在韩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捡句陈词言韩书,曰:记述则须眉毕现,评议则山岳为摧。

鲁迅、胡适都是在母爱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父亲都早丧),同是从小康之家败落下来饱尝了世态的炎凉,然而人的文化选择有异。鲁迅以恨为起点,终生激愤;胡适以爱出发,一世宽容。鲁迅的杂文是“无韵之离骚”,而其本质则是他自己对《离骚》的妙解:“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而已。胡适终生致力于文明的再造,他那平实清通的时论,堪称中国公民教育的教本,因中国迄今无几个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也无像样的公民教育,“胡说”竟成学者之绝唱。“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云云,言下之意是说,胡适不妨早读,鲁迅晚读也无妨。早(少)读胡适,以“文明”作为人生起步,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会受益终生,晚读了会悔之晚矣。鲁迅书中多苍凉的不平之气,作者于世事亦多感慨,晚年读读不失为一种宣泄,犹如手无缚鸡之力者读了武侠小说在想象中驰骋江湖。

读罢韩著,重新获得的鲁、胡印象,竟可借用鲁迅形容陈独秀与胡适的名段(见《忆刘半农君》)来表达。只是将“用不着提防”的陈独秀换成胡适,将“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的对象胡适换成鲁迅即可。不知韩兄以为然否?

鲁迅多有夫子自道的文字,此篇即是。更妙的是那篇名文《在中国现代的孔夫子》,简直是惟妙惟肖的鲁迅精神自传。

2012.7.3急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