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权威的标准:孩子“信”、“服”的顾问(12)

不能羞辱孩子

惩罚孩子时,有一点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和避免的:不能羞辱孩子、威胁抛弃孩子!

羞辱的话会造成孩子永久的心灵创伤,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这些话包括羞辱人格、评定品行以及判断孩子的人生和未来。这种羞耻感会伴随孩子一辈子,会使他在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时有莫名的恐惧和焦虑,有时会极其自卑,又常常容易恼羞成怒。他会终其一生(除非后来有修复的机会)生活在自尊与自卑的摇摆中,有时乞求他人的赞赏和怜爱,有时又会攻击他人;他对自己有时充满同情,勉励自己、支持自己,与命运对抗着;有时又会自暴自弃,承认父母的论断,萎靡下去、沉沦下去,甚至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能威胁抛弃孩子

威胁抛弃孩子,除了明确说“不要你了”、“扔出去”、“送回医院”或“送到孤儿院”,等等,也有暗示的“你不像(或不是)我们家的人”、“以后我不管你了”、“你对得起我给你做的饭(或其他东西)吗?”孩子对父母,百分之百地依赖,百分之百地信任,他期待着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无条件地宽容与原谅,更期待着父母给予正确的指示和教导。当父母以抛弃相威胁时,孩子一开始会信以为真,即使后来看清了父母只是说说而已,孩子所受的伤害仍是巨大的。他将体验到深深的恐惧和无边的孤独,他会束手无策或者抓狂,他会放弃自己的一切向父母认错、乞求。因此无法再建立自我,而是认为我的一切都是承他人之恩惠才有的!当父母说出抛弃孩子的话,意味着父母放弃责任。如果父母都放弃了责任,让孩子如何去学会担当?而当孩子看穿父母的威胁只是吓唬吓唬,实际上不敢也不能抛弃他(她)时,父母又如何能使孩子“信”与“服”?

很多父母会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应该说什么、做什么,我全知道。可孩子就是不听、不配合,和孩子的关系就是不好。这涉及到情感与关系、交流与互动。虽然我们知道了应该说什么,但更重要的是怎么去说,怎么去教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