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权威的标准:孩子“信”、“服”的顾问(8)

你可以对照着,把你平时常说的否定式语言都改成建设性语言。

否定式语言                                     建设性语言

规则内容要明确

父母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是外界给孩子的,孩子可以考虑、可以听从,也可以反对。但是隐性和暗示的规定,却是孩子自己根据大人的脸色、语气等揣测出来的,是孩子自己给自己的,连反抗都无从反抗,因为反抗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可怕的是,这类隐性的规则,往往事关异性交往、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认知等内容,伤害的已不仅仅是行为层面。

案例

我有一个朋友,大大咧咧,经常闯祸,也因此与父母有很多摩擦。然而,在清洁、学习、条理等其他人经常挨骂的方面未见她有任何创伤,反倒是父母的沉默造成了她很大的困扰。在她初一的时候,一次放学与几个男生一起回家,一路说说笑笑,爸爸在家远远地就看见了,等她进了家门,爸爸一句话都没说她,只是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第二天,父母也没有说她,只是去学校找老师,要求老师将她的同桌换为女生,并要求她以后放学自己回家。父母自始至终都对她与男生的交往和关系没说一句话,建设的、否定的都没有,从此她在与男生的交往上就开始出现了障碍。

包含隐性规则话,我们常常听见的有:“女孩子家,像点样儿!”“不许学××家孩子那疯样!”“你给我小心点儿!”“跟你爸(或你妈)一个德性!”“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是老几!”等等。

在隐性规则约束下长大的孩子,会对别人的评价极其敏感,自卑、自责和羞耻心会过度强烈。可想而知,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么会过度自尊,因而容易防御过度,要么会过度自卑而压抑隐忍,最后总爆发。这样长大的孩子,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这看不见的束缚。这时关键要看孩子能否克服自卑和耻辱感,承认自己需要调整,敢于寻求外力的帮助,例如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士的帮助,解除自我强加的枷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