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权威的标准:孩子“信”、“服”的顾问(2)

然而,又有多少家长是让孩子望而生畏的?是让孩子不愿、不想、不敢向其倾诉和讨教的?当我们发现孩子在我们认为的“大事”上都不告诉我们时,我们必须要反躬自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态?哪些是孩子的原因?哪些是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对自己不“信”不“服”?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最终学会自己判断、自己作决定,并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从绝对的权威过渡到“退居二线”的顾问。这个过程是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是父母逐渐放手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磋商”的过程。好的权威,能够审时度势,调查、掌握各方的需求与期望,综合考虑现有的资源和条件,预测不同选项的利与弊,最终做出最大获得最小损失的决定。这是磋商的精髓与本质。作为父母,就是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真正的需要,做出最恰当的决定,或者提供多项建议供孩子选择。

那么,磋商从何时开始呢?从孩子会说话开始,还是从上幼儿园开始?其实,磋商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我们发现尿不湿勒到小肚子了,就会换大一号的尿不湿,这就是照顾到了孩子的需求;发现孩子不爱喝奶了,就换一个牌子的奶粉;看到孩子开始流口水了,就给他买一根磨牙棒。这些都是看到了孩子的反应和特点而做出的决定。这就是磋商,就是互动,而不是父母的一意孤行。遗憾的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当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意时,父母反而变得独断,忽略甚至不允许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或愿望。

常有父母说:“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太不成熟了呀!他们不懂事,只想看动画片,只想玩,哪能依着他们?”没错,好的权威不会只纵容孩子表面的需求,而是会透过表面的玩、看动画片,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动机。孩子要的可能只是玩时的放松、自主、无忧无虑、与同龄人一起,或者就是摆脱一下家长和老师的控制。而看动画片可能满足了他对成功的幻想、对冒险的幻想,或者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幻想。好的权威能够看到这些,能够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既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又实现了自己对孩子行为的要求和规范。若不能一举两得,也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建议,或者给孩子时间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才是磋商。

不磋商:孩子身心冲突的种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