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折射出的现实意义(4)

第一,中国没有出现过神权统治,从来没有过神治社会。

第二,中国历史上,有过世界古典文明时期独一无二的礼治社会。

第三,中国的古典法治社会极其短暂,只有战国秦与秦帝国这个时段的150余年。

第四,中国的人治社会,占据了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段。

第五,中国的治国方式的内在构成,远远复杂于西方社会;各种治国方式的历史选择、

相互替代、相互渗透,也远远复杂于西方社会。

14.秦帝国在反复辟领域中的历史缺陷,是我们民族一面永恒的历史镜子。国家行为选择的正义性,不能以一种历史退步政策,去反制另外一种历史倒退行为。不能以文化专制的政策,去反制复辟势力的弥漫传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正义的途径,去反制历史的倒退力量;而不是为复辟倒退辩护,同时斥责反复辟一方的专制政策,最终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关于经济

关键词:变革竞争

1.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引用了《周书》的四大支柱论后,以民众的目光对当时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描述:农、工、商、虞(山泽经济)四大领域是人民生计的源泉;这个源泉广大通达,则人民富饶;这个源泉狭窄矮小,则人民穷困;四大领域活跃开放,既可以富国,也可以富民;对于人民,由贫致富的道路应该是自由的,不要剥夺任何人的权利!民众有能力就富,没有能力就穷。那些王侯大贵族们尚且害怕贫穷,更不要说编入户籍的匹夫平民了!天下人等要求富裕的愿望是不可遏止的,贵族要富,平民也要富,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天下壤壤,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是其时的民间商旅盛况。

2.春秋晚期凝聚成的时代精神,当时的政治家用了两个字概括--争心。这就是春秋时代的大政治家晏子的一句概括:“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私田经济打开了新的生存天地,使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族与族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展开了真实的竞争。若干年后的战国时代,大法家韩非子以几近相同的词汇,概括了这种社会精神--“大争之世,多事之时。”这里,只有规模化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不同。这足以说明,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所以辉煌,所以不朽,是因为那是我们中国民族在跨入国家文明阶段后,第一次爆发出全面竞争精神的时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