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茶名千百种

认识茶叶,是泡好茶的首要因素,也是在茶的世界中找到方位的基本功。

由于茶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地名称呼,如产在南投县冻顶山区的乌龙茶叫“冻顶茶”;有的又因产区出产的茶种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如软枝乌龙种,冠上产地名统称“冻顶软枝乌龙”。

对消费者而言,这种称呼具体而又笼统,常使人无法准确定位。

其实,同一地区产茶,光看茶命名,因为制茶者不同,或因揉捻、焙火的不同,也很难断定茶质,加上茶名称又可各自命名,未加统一的茶名便纷纷出笼。

于是,你买的“冻顶茶”是南投县的正品,还是其他县市的产品而泛称的“冻顶茶”?况且,光是南投县就有“永隆”、“广兴”、“樟雅”等品类,与“民间”、“竹山”口味互异。

流通市场的茶,没有一套命名的标准,少了对茶的品牌的统一规制,就易混淆。就如同明明是很精致的品茗茶器,却被泛指为“老人茶具”,这就阻碍了消费者对茶的正确认识。

因此,光看茶的颜色,或是光听制茶工序,就来判断茶的品质,这是远远不够的。

不论你拥有多丰富的有关茶的知识,都得配合茶器、水,再加上亲自动手泡茶,才能真正掌握茶性,才能在茶海中找到一条正确的茶路。

外行人看泡茶,只是将茶放在壶内,注入热水就完成了;但借着这持续简单的行动衍生出来的与茶的对话,你掌握了几分?

你想要泡出一壶好茶,是否得先向茶叶问好?

茶的香气和滋味会因制作茶叶的过程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变化。通过制茶工序的不同,根据茶的颜色,我将全国的茶叶分为六类,希望对入门者或是迷失在茶阵中的人有所帮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