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序言(3)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很快就有了答案:日本中央银行在1989年提高了利率,有意戳破了股市泡沫。但是,那并不能解释接近10年的经济衰退。有两个元凶浮现在我的脑海。第一,日本政府鼓励它的主要公司控制制造业,而此时美国正在转向服务业,如金融业和医疗保健业。尽管日本银行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规模上的优势,但它们在营利能力和复杂精密的金融产品设计上却落后很多。从股票指数基金到复杂的衍生品,许多新的金融产品都是美国或英国创造出来的。为什么日本不能开发这些产品?因为在本国,它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小。日本大藏省(2001年1月分解为财务省和金融厅)保护保险公司免受储蓄银行的伤害,同时又保护储蓄银行免受法人银行的伤害。然而在美国,这些行业面对的却是相互之间残忍的竞争,日本政府却创造出了“藩”,企业躲在官僚主义的樊篱之后安然无忧。大藏省基本上是强制家庭将他们的钱存放到收益低得可怜的银行账户,从而让公司成了“受制听众”。亚当·斯密应当能预见到它的发生,由于他们让本土市场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从而让他们在现实世界里进行搏杀的能力受到了损害。

第二,在信息技术方面,日本也显得势单力薄。当我的一个日本朋友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并且注意到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是英文时,他摇摇头说道“我们有麻烦了”。尽管日本在制造产品如电子产品方面成功地赢得了市场份额,却发现产品价格受到了来自韩国和马来西亚工厂的冲击。很快他们就放弃了拼杀,并且关闭了日本的工厂,去中国开办了更廉价的工厂。“终身雇用制”的概念宣告死亡,这使工作中的男女老少的自信心备受打击。日本评论员称这一现象为“甜甜圈”经济,因为日本的经济已经变得中空了。

这些结构性缺陷与无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伴而生。从本质上讲,日本银行等待降息的时间过于漫长,并且日本的大藏省在经济衰退期间又提高了税率。凯恩斯(见第九章)在大萧条期间告诫世人:当经济每况愈下时,你不应当惩罚消费者。直到现在,这一启示显然还没有在日本深入人心,虽然从1991年开始,本书第1版在他们那里就能买到。中国经济的崛起

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崛起成就非凡,但也有点可怕,因为它的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10%的增速在增加。如果你阅读美国的财经报刊,你会看到几乎世界经济的每一次短暂停滞都会归因到中国身上。油价高?中国肯定在囤积石油。利率低?中国一定在大量抢购美国的中期国债。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较少?肯定是让中国抢走了。的确,中国已是当代全球经济中一股庞大的力量,尤其是在考虑到仅仅25年前这个国家在经济上还是体弱多病时,更是如此。尽管目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取得了胜利,但接下来的10年将对它构成极大的挑战。当中国不得不用较少的年轻工人来养活较多的老年人时,它便撞上了一堵人口墙。这个国家快速上升的中产阶层的消费将更多地用于国外旅游、卫生保健和奢侈品的购买。当民众从穷人步入中产阶层,他们渴望得到3件东西:汽车、蛋白质(肉和谷物)和医疗保健。这为外国人在中国销售商品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有钱后换车的行动已经起步,你会看到北京的街上塞满了汽车,这些汽车喷着尾气,并且挤占了通常是自行车的车道。未来的中国将会成为实现全球繁荣的一股稳固的、迷人的和充满希望的力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