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并非真实的事(1)

3-3 谈判并非真实的事——赢的感觉

街头谈判心法

选择需要胆识,放下需要勇气;站在变动的当下,我喜欢赢的感觉。今天是阿贤等人头一次“拜师学艺”的饭局,星期六中午约在餐厅,小晴一听到我要为好友开讲“沟通谈判”,兴高采烈地硬是要跟着去。

我载着小晴到了餐厅,就看见阿贤正吐沫横飞地对志弘和建荣大谈生意经,真是做业务的老毛病,我苦笑着摇了摇头。介绍完小晴和他们一群人认识后,志弘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老大啊,你没来之前,阿贤就向我们炫耀自己谈成了一笔生意啦。”

阿贤鼻孔仰得老高:“那是老大教得好,我不过现学现卖而已。”话是这么说,但他可没有谦虚的模样。

“懂得谈判后,对你来说有什么具体的帮助?”我问建荣。

建荣偏着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具体来说,我升了店长之后,经常需要和员工沟通,还要参加总公司的例行会议,争个你死我活的谈判倒还用不上,不过员工间的沟通与相处,倒是变得有向心力了一点。因为我前阵子刚提出奖金制度,我们公司原本是没有这项福利的,我考虑到若是员工心中的欲望被满足了,自然会打起精神招待客人,所以向总公司提出了这项建议,现在由我们分店先尝试。员工对这项制度的反应还不错,上班时间变得比较认真,就连抱怨也变少了。不知这算不算是‘满足彼此需求’的一种谈判?”

我哈哈大笑:“谈判真是不可思议,对吧。”小晴在一旁问:“老板,我突然想到,上次你和客户谈的案子,分明没得到任何好处,为什么还替那个客户介绍合作厂商,又替他打通关系?在我看来他的需求是被满足了,可是你的需求空空如也呀?”

“太好了,借着小晴这个问题,恰巧给你们先讲讲谈判的基本心法——赢的感觉。”我笑道。

赢不是实际状况,而是一种感觉

谈判在执行上就像下围棋,有一定的游戏规则,讲究策略布局、步步为营,在一步步的推进中设法取得胜利。成功的谈判必须要迂回婉转,在轻松愉快的谈话里,让对方迫不及待地希望与你展开每一次的合作,达到赚钱致富的最终目的,这个道理一般人都知道。

然而,谈判与围棋的不同之处在于,下棋势必是一方胜,另一方输,没有模糊地带,谈判则不然。成功的谈判追求的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是追求一种双赢(Win-Win)的“感觉”。追求双赢的道理你们或许知道,但要注意,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感觉”。

谈判的成败判定很主观,何谓输?何谓赢?标准存于双方各自的心中。谈判时,对峙的双方自然会为了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而钩心斗角,在此之余,如何让最终的结果令双方都“觉得”自己赢了,进而将这种满意的感受延伸至后续的合作,就是成功谈判的艺术。

小晴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如此,所以谈判才会说是各取所需,虽然每个人拿到的份量和东西并不一定相同,但是因为得到的是自己最想要的,所以才会有爽快的感觉,也才会觉得自己赢了!”

“没错,就是这个样子。”我对小晴赞许地点了点头。

举例来说,美国职棒第一强队洋基队,继多年前签下台湾投手王建民后,又于2009年以十几万美金的价格签下台湾体院内野手郭阜林,远低于当初签下王建民时的201万美元。对洋基而言,是以极低的价格签下打击力道出色的潜力球员,可为洋基镇守一、三垒;对郭阜林而言,也有了机会证明不是只有投手才受重视,打击手也能挥出自己的一片天,到美国进行更高一层的发展。

这个交易不论是对洋基还是对郭阜林来说都是成功的,因为双方都得到了对自己有益的收获,而这些收获是绝对不能以表象数据去和他人相比较的。只要双方都“感觉”满意,无论旁人怎么说,都是一场成功的谈判。双方主观的感受决定了谈判的成败,而不是用量化统计出的表象获利率去决定胜负。

如果一场谈判,从头至尾,有一方总是处于挨打的状态,另一方意图追求独赢,那就称不上是谈判而是掠夺。因为这样的谈判很可能在走到终点之前,挨打方因为感受太差,单方退出。就算这一局挨打方迫于无奈而接受,双方(无论是雇主与员工还是公司与客户)也很难再有下一次的合作机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