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说:“没有谁偷吃蜂蜜,问题出在没有足够的花蜜来酿蜜。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蜜蜂们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你有没有注意到,在给工作量最大的蜜蜂发奖的时候,其他蜜蜂立即一齐发出不满的嗡嗡声?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您要是早说您是在与棕熊比赛,而不是在让我们比谁访问的花多,蜜蜂们的工作方式就大不一样了。”
黑熊这才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太对,于是虚心地向棕熊请教。
棕熊说:“我之所以让蜜蜂们专注于采集更多的花蜜,是因为花蜜才是与最终的绩效直接相关的。你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你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枝节越多,越容易走入歧途,越容易忘掉最终目的而把手段当成目的。
另外,你的奖励方法也有问题,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我的蜜蜂不一样,因为我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来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当黑熊给一只蜜蜂奖励的时候,其他的蜜蜂并没有理解这种奖励的真正目的,于是,它们选择了一种对它们最低成本的方式——少采蜜多跑路。结果它们总是那么忙碌,只不过从来不问忙碌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就给领导者的绩效评估思路提出了疑问:评估过程是否与绩效目标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