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永远是“坏参谋”(2)

人常常受到生气的嘲弄,从聪明人直降为傻瓜。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生气可能让人思维更清晰。据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在生气时,更注重事实真相,而忽略那些干扰人们思考分析的无效信息,还能激发人们采取行动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但是,很显然,上述结论无法解释皮尔在生气时为何完全失去了分析判断能力,也无法解释在工作、生活中,许许多多生气的人,为什么说话、办事全无头脑。

生气确实可以屏蔽许多无效信息,同时也会阻断许多有效信息,使大脑成为一个“绝缘体”,听不进好话和道理,看不见风险和损失,只剩下一个固执的念头,并且跟着这个念头,不管不顾地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潜能确实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平时做不到的事,但结果的好坏,取决于这个念头是什么,假设在战场上,抱着杀敌报国的念头,怒气勃发,必能英勇杀敌,成为英雄;假设看见坏人坏事,存着一个扶持正义的念头,“路见不平一声吼”,也能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但在不需要英雄的场合,存着一个报复的念头、伤害的念头,一意孤行地去做,就会惹出大麻烦。翻开报纸,经常有恶性伤害案件的报道,伤害者和被害者之间未必有什么深仇大恨,都是生气惹的祸。

生气确实可以让人“更注重事实真相”,但是,死死抓住真相,却可能将智慧丢光。例如有个女孩,看见了男友收到的女同事的暧昧信息,心里很生气,揪住男友,像警花审小偷一样,要求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最后根据“罪行”轻重对他处理完毕,事情却没完,日后一想起此事就生气,越想越生气,生气就找麻烦,大吵大闹。最后终于吵分手了。女孩确实看见了真相,但真相有很多种解读方法,也有很多种解决方案,女孩正好选择了最负面的解读,选择了最不利的方案,因为她是受生气支配,而不是受智慧引导。

左拉说:“生气永远是‘坏参谋’。”生气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只会抵消智慧。用没有智慧的方式说话、办事,结果往往让人后悔莫及。在武侠小说里,邪派分子常用某种迷失本性的邪药,使好人变成恶棍。假设世上真有这种药的话,那就是生气。喝了“药”怎么办?当然应该喝“解药”,而惟一的解药就是:不生气。

不生气的活法

当你生气时,别那么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也许你什么都没有掌握,实际情况是:生气掌握了你。因此,不妨告诫自己:摆脱生气,恢复自由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