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内税收主要靠国企
“俄罗斯将再次向国有企业开刀”,俄罗斯《报纸报》2012年4月10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当天的政府会议上表示,俄政府应在2012年7月1日以前公布俄国有企业的全部清单,并逐一解释每家企业必须由国家持有份额的原因。对于那些不必保留国有控股的企业,政府将出台具体私有化计划。
梅氏这一举动被称为“2.0版私有化”,成为俄国内争论的焦点。俄经济学院院长古里耶夫与耶鲁大学教授齐温斯基在俄媒上撰文称,政府将出售数十家重要国企的股份,为国库增收数万亿卢布;这一计划还将促进民间投资,促使国企改善管理。但俄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奥辛指责,“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来解决财政问题是一种短视行为,国家将失去未来的依托”。
俄新网称,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私有化进程给俄罗斯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俄罗斯战略企业被私人寡头和外国资本控制,国家安全乃至整个经济受到很大威胁。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20世纪90年代,俄经济寡头利用私有化轻易掌握绝大部分国有财产和资源,仅22家大型私人企业就控制了俄罗斯企业总收入的 40%。直到2004年,普京将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寡头”清除后,俄罗斯国有公司产值才恢复到占GDP总量的25%。据世界银行报告,2004 年,俄罗斯政府税收收入就比2003年增加了3200亿卢布。
这一计划也引起俄民众的关注。在俄《消息报》网站的相关报道后,有网民留言称,“‘国退民进’关键是谁在进?是普通百姓在进吗?恐怕不是吧。更多的应该是最富有的那一群人”。“俄罗斯基础”专家委员会科里切夫斯基称,尽管私企目前占俄企业大半,但俄国内的税收却主要依赖于国企,国企才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他说,鲁尔石油公司(私有)2011年的收入比俄罗斯石油公司(国有)要多好几倍,但后者上缴的税收却比“鲁尔”石油公司上缴得多。
在苏联时期,尽管大力发展国企造成轻重工业发展不均的后果,但苏联从农业国迅速成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大国。1969年,苏联重型卡车制造商卡玛斯重卡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中心;1977年,苏联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居世界第五,轿车比重达到64%。而现在,俄每年要从中国进口 30万台汽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