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争与和平(1)

历史学家一直没有详细地阐述过,一个毫无名气的犹太商业银行家—几年前还是一个走私者、一个小小的纺织品出口商—如何能够成为英国政府与欧洲大陆战场之间的主要资金流通渠道,而正是这种资金的流通决定了1814年以及1815年欧洲的命运。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迹过程中,内森这一步的意义无疑是最为巨大的,但也是最不为人所知的。

将内森变成“司令”,变成“金融界的拿破仑”,需要3个独一无二的条件。第一,缺少竞争。这一点完全归功于好运,因为1810年之前,伦敦城并不缺乏著名的银行。哈曼、里德、欧文、史密斯、佩恩和史密斯,还有著名的巴林兄弟都期望为政府提供财政方面的协助。实际上,巴林兄弟公司已经以贷款的形式将英国基金输送到葡萄牙。而且,内森也不是期望挑战已有银行的唯一犹太商人:亚伯拉罕和本杰明·戈德斯米德自18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进行着这样的努力;与此同时,1802年之后,一批德国银行家抵达伦敦(最著名的是施罗德、布兰茨和胡特),他们也希望在业绩方面迎头赶上。新任军粮供应大臣(由他为威灵顿提供资金)在1813年11月说道:“许多银行已经向我提供他们的服务了。”实际上,他的第一直觉是,巴林兄弟公司“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我们资金转移的最理想渠道”。但很快形势就表明无论是巴林兄弟,还是其他已有银行,都无法投入运行。对于巴林公司,部分原因是公司的领导权刚刚由弗朗西斯·巴林(Francis Baring,死于1810年)传给了儿子亚历山大,但主要的原因是伦敦城陷入了两次重大震荡之中。第一个是1810年的危机,其爆发的部分原因是“金块委员会”(Bullion Committee)公布的一份报告,报告不顾英格兰银行的反对,推荐恢复黄金支付方式。银根紧缩的预期—报告所暗示的导致了政府股价的暴跌,也让大量新近发行的政府贷款堵在了巴林兄弟和戈德斯米德公司的手里。巴林兄弟损失了4.3万英镑,亚伯拉罕·戈德斯米德自杀,伦敦城“警报四起,慌乱无措”,恐慌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阿姆斯特丹市场也因为吞并荷兰而崩溃。这也让巴林兄弟在欧洲大陆的合伙人霍普公司变成了一个空壳,而它此前曾在俄罗斯财政中扮演着统治角色。

有利于内森的第二个因素是,1811年10月,约翰·查尔斯·赫里斯被任命为军粮供应大臣。赫里斯对内森来说相当于布德鲁斯,是他在政府高层中的第一个“朋友”。赫里斯是一个小商业银行家的儿子,他在1798年进入财政部担任办事员,此后一路平步青云。3年后,他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尼古拉斯·范西塔特的私人秘书,他同时还为斯潘塞·帕西瓦尔(Spencer Perceval,1807~1809年掌管国库)工作。但是,赫里斯的金融背景并不是他确定内森·罗斯柴尔德是解决军粮供应难题理想人选的唯一因素。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赫里斯是一个亲德派,他不仅曾在莱比锡学习过,还将弗里德里希·根茨的反法小册子《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国家》翻译成了英文。也有可能,他在莱比锡期间的一个朋友让他意识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可用之处。根据史料记载,赫里斯在学生时代与当地一个女子曾交往过,这名女子此时已经成为莱比锡一个有名的烟草商人巴龙·林堡的妻子—更有意思的是,赫里斯与这名女子还有一个私生子。林堡家族后来声称,是他们把内森推荐给了赫里斯,从他们日后要求内森从政府业务中赚到的钱里抽取1%作为佣金(3万~4万英镑)的情况来看,这个说法似乎比较可靠。另一方面,一直到1814年2月—在内森得到政府的第一项委任之后—林堡才写信给赫里斯,称赞罗斯柴尔德家族“热心、精明”,而且同时他也推荐自己作为罗斯柴尔德家族行动的管理人,赫里斯一开始对此反应冷淡。但经过考虑之后,他的确决定按照林堡建议的方式雇用他,但是他非常谨慎地强调,他在林堡推荐之前就已信任内森。类似的是,一直到1814年6月,罗斯柴尔德家族才开始意识到林堡对赫里斯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