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没有应变能力的人是难以有立足之地的
2011年北京的高考,坑苦了广大北京理科学生。题型新,题目活,叙述方法诡谲,要不就是出题人耍一个小心眼,让你绕个弯才能明白,总而言之,高考的题目与之前的训练完全不对路。当初我拿到语文卷子,做着做着不禁感慨:出题组一定是换了一批老师。语文、理综两份卷子,完全打破了“平稳过渡说”,题型、问法、甚至答题纸都有了不少的改动。面对这些改变,发懵是一定的。但有人惊讶之后表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人表示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那些傻了眼之后,末了也没有缓过神来的孩子们,他们并不全输在知识上,更大程度上,他们输在了自己的死板、固执和不知变通上。想来命题组也是为了打击一下“题海战术”训练出的麻木的解题方法,成心难为一下不经思考,提笔就是“模板”的学生们,于是便有了2011年的惨剧。这个例子同样告诫你们,在考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可能发现今年的题目与往年风格大相径庭,很不适应,你甚至可能怀疑三年所学和高考所考的到底是不是一套教材,但是,你必须快速从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高考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学生的应变能力,150分钟,并没有给你留出内心纠结慨叹的时间。因此,应变越快,调整越迅速,优势就越大。
其实高考考验应变能力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平日里的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各种莫测的变化,它们会无情的把你从正常的生活轨道中打得偏离开去。发傻、呆愣、埋怨、纠结,只会让你的生活与正常状况越离越远。应变,是生存的必备能力。
高考告诉你: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当你面对一些变化、突发事件时,灵活应变,及时处理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