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穷人的孩子要出人头地,读书似乎是唯一的途径。据我师兄统计,仁宗一朝13榜进士中竟然有12榜的头名出身布衣。986年,太宗发现新科进士多为公子哥儿,索性全废了。宰相王旦压根就拒绝子侄们参加科举,意思很明白,别跟穷鬼们争了,给人家一点出路吧。朝廷也把它作为网罗人才的不二法门,如司马光所言“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前皇帝真宗还特意写过一个很有蛊惑力的广告词 ,词云: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特别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两句,更是人尽皆知。试想没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飞鹰走狗的伟大号召力,谁愿意十年寒窗苦,读那些无聊的破玩意?我妈深以为然,经常教导我要为此发奋读书。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予帝王家” ,就是对朝廷来说具有利用价值的人,因为有利用价值,就可以分享利益。尽管最终未必能分得多少有肉的骨头,但总比没有骨头的强。
带着我妈的有一天能卖个好价钱的伟大理想,我很小就被送到村子里的私塾读书。在那里我从“人之初,性本善”读到了“大丈夫当如是也”。除了每天受孔老二的折磨,也认识了不少很了不起的人,比如刘邦、项羽等等。这些人给我莫大的鼓舞,既然刘三可以“提三尺剑而取天下”,等我读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境界,谁说羊二变不成大丈夫呢,至少弄个县太爷玩玩总没问题吧。
按照我妈的规划,我将通过府试、省试、殿试等一系列伟大卓绝的考试,由举人而进士,甚至探花、榜眼、状元等等,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弄个老爷帽子,彻底改变我们家在下流社会积贫积弱的生存状态。
东京城有个很著名的藩姓地产开发商,也是我的挚友。他现在是很多渴望成功的年轻人顶礼膜拜的偶像。他总是用自己少年时光脚的故事来激励大家,言外之意,光脚刺激了他发愤图强的壮志,所以才做到腰缠万贯,成为拆房子的楷模。他的专著《老藩的人生哲学》、《我用一生寻找明天》之类都曾洛阳纸贵,风靡一时。
如果说老藩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光脚的话,激励我发奋自强的是我们家的老母鸡。时至今日,每每看见正在下蛋的母鸡,我依然激动不已,情难自持。为何?我读书的费用都是它拉出来的。我少年时有个伟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一个鸡蛋,但这种奢望始终没有实现,因为我妈要用它们为我换取未来的黄金屋、颜如玉。经常,是的,经常是这样,看着母鸡下蛋时,我的口水总流个不停。当时我立下宏愿,等老子考上状元,当了宰相,或者给宰相当了女婿,就顿顿吃韭菜炒鸡蛋。
说这些其实有点多余,因为这个故事已经跟老藩的光脚、冯京的狗肉(冯京三元及第,1300年来连中三元者仅13位。辛注)、吕蒙正的西瓜一致,写进了很多成功学教材。据说冯京当年穷困潦倒,偷了庙里的狗打牙祭,结果被和尚们投诉;吕蒙正在洛阳读书时,囊中羞涩,无钱买瓜,尾随在卖瓜者后边,捡食人家丢掉的。很显然,偷来的狗肉和捡到的西瓜对冯京和吕蒙正的成功起到了非凡影响 。中医大师认为,正因为光脚有效刺激了老藩的穴位,打通了任督二脉,才使他天纵聪明,成了亿万富翁。
按理说,我应该按照我妈设计的金光大道走下去。可有件事严重影响了我妈的判断,不得不做出重大战略凋整。郓城有史以来被认为最牛的一个人出了问题。他少年时被称为神童、国学天才,不到十岁就把四书五经弄得滚瓜烂熟。府试、省试都考第一,只是到了殿试,不得不把状元的宝座让给了蔡太师的小舅子。按照宋真宗的逻辑,把书读到这种份上,荣华富贵应该横空而来。我妈也准备好了要跟人家攀亲戚,或者把我爷爷的坟迁到他爷爷坟边上。
可现实完全出人意料,这家伙一直没捞到一个过得去的位置。原因很简单,他既不是某某人门下走狗或小舅子,也没有大把的银子可以送。唯一的办法是搞定某某老爷的千金,可他老兄长得实在太困难,完全超越了小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既如此,只好吃着白菜帮子等着,其他人都弄合适了,才安排他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做官。更可悲的是,这位老兄连上任的盘缠也没有。找同僚们借,大家早就看透了他,不愿资助。找老板借更没戏啊,因为没人准备去那个地方投资。最后只好借了高利贷勉强上任。他本想贪点还债,可根本无处着力,那地方太穷了。至于卖官,他是想过的,可大大小小的官帽子早被上级和前任卖完了。结果在高利贷的威逼下,活不下去,自己抹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