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造就传奇宋氏家族

公元1881年6月2日,在好奇、甚至有些恐惧的目光注视下,一个美国传教士踏上了海南岛。他的名字叫杰尔弥森?。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冶基善。

“古代印度作家们曾经?提到过海南,称之为‘棕榈之岛’,尤其在该岛的东部和南部,这样的美誉可说是当之无愧。最近,一些新成员前来加入我们的传教团,在他们由香港来海口的途中,轮船的船长把海南说成是‘被上帝遗忘的地方’,以此来鼓励他们献身传教事业。” 

在其后的几十年间,先后有数十名美国传教士和他们的家人登陆海南。但除了传播上帝的福音,他们身上还肩负着其他的使命。这一点,在美国长老会后来出版的书籍《棕榈之岛》中,表露无遗。

“在经?过了许多个世纪的默默无闻之后,海南岛由于她所处的位置与那些列强正在竭力争夺的地区关系密切,而突然变得引人瞩目起来,她的幅员、资源、人口、港湾,以及她的一般特性,都已成为人们渴望了解的对象。”

时过境迁,列强环伺已变成历史,但这本书籍,却成为我们了解海南岛的第三只眼。

“海南岛上的许多男人似乎染上了流浪癖,他们乘坐帆船去暹罗、海峡殖民地、缅甸,或是为别人家庭帮佣,或是到船上作水手,或是在橡胶种植园工作,或是在矿山里干活,也可能经?营店铺。

如果你走到海南的乡间,有时就会看到一排排八到十个坟墓,这些坟墓排列得如此整齐,足以激起人们的好奇之心。经?过向当地人打听,就会发现,原?来这些坟墓是建来为那些丧身南洋的男人们招魂用的,其中只不过是埋着一只青蛙或是别的什么小动物,而葬礼则是按照通常的仪式进行的。”

这些美国传教士虽然远涉重洋,但他们对大海的理解还很朦胧。他们无法理解海南人前赴后继下南洋的动机,称之为“染上了流浪癖”。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眼前这个孱弱的国家曾有过辉煌的海洋史。

从汉代起,中国除开辟了陆地通往西亚和欧洲各国的“丝绸之路”外,还开通了南向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是必经之地。

中外文化及多种传统的交汇,构成了这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也铸就了海南人“以海为量”的精神境界。在海南,许多汉族家族,不但有黎族、苗族的血统,追溯到唐、宋时期,甚至还有与印度人、阿拉?伯人通婚的记录。

“那大也许可以称之为现代的‘巴比’,因为在它半径三十英里的区域内,至少在使用着八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通常在性格上、风俗习惯上和着装上,也是不同的。”

土著文化、岛外文化、海洋文化……相互滋养、融合,而“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又为这种多元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空间。

开放,接纳,进取,正是这样的性格哺育了传奇的宋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写下了绚丽夺目的一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