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9.人的因素,战争文化观(2)

美军每个新入伍的士兵必须在训练中心进行时间不等的严格训练,达不到标准者不准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据统计,陆军新兵训练淘汰率最高曾达到8.2%。海军陆战队等作战强度大、执行特殊任务的军兵种,新兵训练的淘汰率更高。

从近年情况看,美军应募入伍的士兵大多来自中、下等收入的家庭,当兵的主要动机首先是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时期,许多青年就业无门,就到军队中寻找出路。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强调:“精神因素在战争中占据最重要的地方。精神力量渗透着全部军事领域。”可以说,军队战斗力是由两种要素组成的:第一是精神,第二是物质。精神要素处于关键位置。

美国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异常强悍,应募入伍的士兵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

首先是扎根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即“美国精神”。

美利坚民族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有责任将上帝的福音传播整个世界的“自命不凡的使命感”。这里有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强调国家为个人服务的同时,又要求个人效忠于国家,以使国家更强大,从而更好地为个人服务。这里有强烈的公民责任感,《美国军人行为准则》第一条这样规定:我是美国公民,从军为保卫国家和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战,并随时准备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美国军队重视发挥军队院校和部队军事实践两方面的优势,将精神教育贯穿于官兵军旅生活的整个过程,确保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大力培育官兵忠诚感和爱国心;并在政治待遇和精神待遇上不断强化军人的荣誉感和优越感。

打开美国国防部的网站,可以看见“美国精神”教育这一主题,不是生硬的灌输说教,而是善用形象直观的图画、简洁激昂的文字,以及精心营造的整体氛围,注重心理实效。

宗教信仰是美国的文化传统,美军中信教的人员达90%以上。宗教规范的约束力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条令条例的强制力量。军中配备随军牧师,借助宗教的力量解决“为谁而战”和“为何而战”等战争伦理问题,教化官兵、安慰心灵。那些偏离美军标准线的心性品行,在宗教力量的作用下得到矫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