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8.强大军力,先进科技和作战模式(3)

当美国将“打赢反恐战争,确保美国本土安全”作为战略目标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与完全不同于正规部队的“塔利班”和恐怖分子作战、面对路边炸弹和恐怖袭击时,美军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理论显得不合时宜了。于是,美军根据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及时开发出“非正规战争”“混合战争”“稳定行动”“军事—民事行动”“心理作战”和 “跨机构行动”等创新性作战理论,以适应新作战环境的需要。

美国在双赤字经济的困境中,巨额国防经费必受制约。总统奥巴马公布的缩减财政赤字的提案中,就涉及未来12年将减少美国国防开支4000亿美元,对国防部实施国防现代化计划带来了困难。因此,国防部所有的科学技术计划要求着重考虑经济可承受性问题,把降低费用视为与系统性能和新的作战能力同样重要的目标。“民转军”,或者说军用与民用工业基础的一体化,相应地成为当代工业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

美国历来具有“军转民”的传统。在20世纪,军事技术的发明突飞猛进,许多重大发明,包括喷气发动机、雷达、核能、卫星、塑料等,在满足军事目的的同时,无不转化为民用技术, 在民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发挥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军技民用”被视为一条普遍规律。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维持庞大的军事科技工业基础所费不赀,而同时,民用研究发展投资的持续增加和民用科技的飞速进步,为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更广泛的技术储备和工业基础。因此,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将民用技术引入军事装备在今天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瞄准具和安装在士兵头盔上的战场情况显示系统,都是在民用产品基础上发展成为“标准配置”。美国国防部的承包商L-3通讯公司在1986年时制造一台F-16战斗机的模拟器需要3500万美元,而现在利用大规模生产的空战游戏商用电脑部件开发的飞行模拟器,只需要200万~300万美元。

美军的信息化进程,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英特尔公司引入微处理器起步的。今天,美国军方不必再投巨资开发信息技术,只要向民用公司下单定购即可很大程度上满足军事需要。难怪美国有人说:“硅谷与其说是个科研商业中心,倒不如说是个武器库。”

现在,美国海、空军飞机的保养和修理任务有35%由私营企业或公司承担。在今后几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40%以上,可望节省维修费15%~30%。

美国政府依据上述发展趋势,于20世纪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科技政策,国防工业计划,军备采购程序及军需用品规范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实现军用与民用工业基础的一体化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