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4.强大之本——“美国精神”(2)

当然,所有价值观念最终必定要落实到“创新”这个关键词之上,才足以印证“万物之灵”的至高特征,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无上意义。

林林总总,如此说来,莫非囊括了人生积极向上的“当行之路”全部要素?

其实这些都不是美国专有独享的国民性格、民族气质和核心价值观。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拥有并发扬这些要素,导致绝不亚于美国的发展成就。只奈何“性相近,习相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500年前中国孔子的“仁学”就阐明了这个道理,并且导出了一部指导人生的系统性大成宝典。引用如下一组“仁学”金句,就不难理清“美国精神”内涵的逻辑性了。

“仁者人也” :“以人为本”的“为人之道”。

“仁者自爱”:“以己为本”,是一种“为己之道”。出乎强大的利己愿望,具有捍卫、追求和发展个人权益的坚定意志和积极作为。

“仁者使人爱己”:“使人爱己”是绝顶高明的“为己之道”。

“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恶人者,人恒恶之。”“爱人”就是“使人爱己”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最为他人乐于接受的爱己方式,为自己带来尊敬、赞美、信任、支持、多助、和谐以及安全感,借此方得建立“两心调谐”型的社会环境,人人可望顺畅发挥自己的灵性创造能力,产生推动社会性发展进步的巨大合力。

“美国精神”不是出自儒家那样一套理性原则纲领,而是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年代,借基督教“独一真神创造”“人类始祖堕落”“神人之间立约”“耶稣基督救赎”“推己及人爱心黄金律”“世界末日审判”等神性特色观念,建立强固宗教信仰,接受教义内涵“两心调谐”原理指示,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尤其吸纳了新教加尔文宗积极更新的职业伦理观,在个人本位基础上,弘扬爱心,赎罪从善,生成个性自由、众生平等、爱己及人、入世务实、权力制衡等极高明的“为己之道”,作为深层社会文化意识或称“心态文化”,如同无形推手,因应社会发展进步大趋势的需求,发挥驱动人类灵性创造能力循正道顺畅发挥的伟大历史作用。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常称宗教为国家的“道德孵化器”,说自己是最具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精英人士看待自己和外部社会,会怀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使命感,一种基于基督教的理想主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