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需要培养和教育
人的思维天然就很高级吗?在人的一生中思维是自然发达起来的吗?心理学研究证明,情况不是这样的。
人的思维需要培养,它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新生儿阶段,人没有思维能力。到婴幼儿时期,思维能力开始发生,但很幼稚很初级,具有直观性、外部非本质性、表面性和片面性等特征,局限性很大。譬如,幼儿的思维非常具体,缺乏概括性,总是先掌握自行车、拖拉机、卡车、火车等具体的名词,然后才慢慢掌握“车”等表示一般意义的名词。而说狗,幼儿往往指的是家里的狗,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其他的狗。谈到“某人的儿子”,幼儿就认为“儿子”一定是小孩,如果一个长了胡子的大人是儿子,在幼儿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们必须把数目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进行计算……幼儿思维缺乏理性,常常违背矛盾律、同一律等逻辑规则。
发展思维是人成长的必须,但是思维的发展不是自然的过程,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养。自发状态的思维不仅层次低,而且进步也不明显。人的思维不是与人的年龄成正比的,它并不随人的年龄增长而自然提高,并非年长者一定比年轻人思维能力强。在生活中,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一般来讲不仅知识匮乏,思维也很混沌;受教育较少的人,不仅知识较少,思维能力也较低下;而受了良好教育的人,正常来讲不仅知识水平较高,思维能力也较好——当然,也有相反的个例,一些没有受教育的人思维很好,或受了教育者思维不良,这是因为思维发展还有非教育的渠道,一些教育品质还不过关。教育和培养,在思维发展中有明显的作用。发展思维,不能靠自然而然的自发进程。
二、教育要发展思维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往今来说法很多。不少明智人士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思维,让学生掌握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美国教育家贝斯特说:“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能力。”很多教育家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学生出了校门后,尽管忘掉了许多学来的事实性知识,但学校教给他们的思维方法仍在,并能不断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进入现当代以来,很多国家的教育都明确了思维教育的目标,突出了思维教育的内容。美国全国教育学会1961年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中提出:“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制定小组又将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21世纪大学生培养目标。1999年,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五种思维能力,分别是:信息处理能力、推理能力、质询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和评价能力。西方很多教育家开始推行思维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爱德华?德?波诺的水平思考,鲁文?福印斯坦的认知加强方案,马修?李普曼的儿童哲学等,方兴未艾地开展起来。90年代初期,仅美国就推出了100多个培养思维的项目。思维能力教育在大、中、小学全面展开,呈现出涉及学科面广、涉及学生层次齐全的特点。
思维教育是极其有价值的教育:先让孩子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日积月累地不断产生智慧,他们就逐步变成了思维的强者,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便可去分析去解决,给人类和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他们不再是孔乙己,不再是范进,而可能成为达尔文、爱迪生、钱学森,于己于公,思维教育都是善莫大焉的伟大事业。
三、学校能够培养思维
社会各种组织中,哪里拥有最好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条件呢?毫无疑问,学校是最合适的机构。在学校里,有适合思维教育的时间、教学材料,有理论上讲可以担负思维教育、指导的老师,有检测思维发育情况的一系列试卷和手段。古往今来,多数人的思维能力都是在学校中培养的。经过教育训练的人,不仅知识增加了,思维也发展了。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虽然多数人在学校发展着思维能力,教育对思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多数学校没有主动地自觉地系统地开展思维培养工作,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基本还处于自发状态,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没能最佳化。与学校明确其“教书育人”的机构性质不同,多数学校没有明晰自己在培养学生思维上的重要使命,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措施。从对学生负责、提高教育效率、提高人的终生学习能力、给学生发展奠基、造就时代需要的英才的角度说,学校必须自觉地成为系统思维教育的机构,履行好这个伟大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