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生活在首都还有多少幸福指数(1)

  

“生活在北京还有多少幸福指数?”这样的话题已经成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人们议论的焦点,因为在大城市中生活的诸多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无奈局面。

众所周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城市是中国资源最集中、就业机会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按理来讲,生活在这四大城市的居民应该感到很幸福,而且拥有巨大的优越感,然而,城市居民们的优越感却为何急剧下降呢?

原来,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都市,房价飞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就医难、入托难等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城市问题体现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城市病,即外来人口大量向大城市涌进,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城市社会现象。无疑,城市病已经严重危及了城市居民们原本健康美好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将面临城市病的集中爆发现象。

2010年7月,据北京市政协一份名为《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的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市在2009年年底的实际常住人口就已经高达1972万人,而按“十一五”的计划规定,北京市2008年常住人口总数需控制在1625万人。

从而可以看出,北京人口增长之快,这样的迅速增长无疑给北京带来了各种压力。据北京市政协调研组发布的一项数据结果显示,北京市每多增1人,每日交通出行量就会增加2.64次。虽然北京市近几年交通工具发展迅速,但交通供应能力仍然无法满足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的需求。

北京公共交通供应力不足的一个后果便是汽车保有量的猛增。据调查,在2003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辆保有量就高达200多万辆,到了2007年5月时,这个数定已经被改写成了300万辆。而从300万辆改写为400万辆,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400万辆又变成了450万辆。因此据测算显示,到2015年时,汽车保有量将会高达700万辆。

在子女教育方面,经北京调研组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北京务工人员子女迁入北京的有9万人,到2009年已经增长到了41.8万人,占据了学生总人数的40%,其中有66.9%在北京公办中小学就读,而有些区县教育支出费用一半以上用到了随迁而来的北京务工子女身上。

另外,资源环境的利用也更为突出。据北京市政协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的能源有98%依靠从外地调入。整个北京市年均可使用的水资源只有26亿立方米,而实际年均水资源使用却高达36亿立方米,超出的部分均依赖应急水源常态化、超采地下水以及消耗水库库容来维持平衡。如果北京市人口持续过度膨胀,南水北调的局面将被快速增加的人口所吞噬。

人口持续膨胀的局面不仅发生在北京,在2009年,广州的常住人口也已经高达1400万人,而上海的常住人口则高达1921.32万人。人口迅速猛增的局面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势必将影响到整个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