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广的大手笔(3)

洛口仓和回洛仓修建于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期。

洛口仓兴建于606年(即杨广即位后的第二年),位于今郑州市巩义县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此地西北是邙山,东南是嵩山,洛水自西南向东北汇入黄河,洛口仓正好位于两山之间的洛水之滨。在这里修建粮仓,有三大优势:第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土层坚硬干燥,能起到防潮作用;第三,水路便利,自洛水逆流而上就能直达东都洛阳,从洛水逆黄河而上可经潼关进入关中,顺黄河而下则与通济渠相连。因此,洛口仓又名兴洛仓,意思是有了它,洛阳就能兴旺发达。

洛口仓仓城方圆20余里,共有3000个窖,每窖藏粮八千担,共可容纳粮食2400万担,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仓城内外还驻扎有一千名精兵,以确保仓城和水路的安全。

洛口仓不仅容量大,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隋末瓦岗军起义时,李密就曾建议翟让攻取洛口仓,夺取里面的粮食和战略物资,夺了洛口仓就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回洛仓位于今洛阳市东北郊河乡小李村附近的邙山南坡,是东都洛阳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基地。从洛口仓经洛水运来的粮食,很大一部分存放在了这里。回洛仓,顾名思义,就是把粮食和物资运回洛阳。

杨广从塞北归来后,通济渠与邗沟已初具规模,南方的钱粮赋税已经能够陆陆续续运至中原,新扩建的东都洛阳也因为南线大运河的畅通而变得更繁华。

这四座粮仓,与黄河、广通渠、通济渠、永济渠等水路枢纽相连,形成了由点(粮仓和军事重镇)及线(水道),由线(水道)及面(经济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庞大网络,为隋朝的经济发展及军事行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钱,办起事情来就容易多了。接下来,杨广准备在东北和西北同时动手:东北处于准备阶段——对付高句丽,需要等大运河全线贯通之后才能进行;西北则处于实施阶段。

608年正月,河北数十万百姓刚刚过完新年,就被官府征去开挖永济渠。永济渠南起黄河,北抵涿郡,一旦开通,就能把整个中原地区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的涿郡。而永济渠所走的线路,正是当年曹操北征乌桓时贯通河北五条河流所开挖的那条水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