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明帝国的短视:邦交国政策的严重缺失
明帝国在海洋经济上没有吸取宋代以来四百多年的经验,对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在邦交国政策上,明政府过于看重历史失败教训,开列了一张“永不征伐”国家的名单、严重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当藩属国出现纷争时,一味靠说服、靠花钱买和平,使得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就在这被动中,中国丧失了海外贸易的主动权。
琉球王的榻上遗言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某一天,在一间富丽堂皇的宫殿内,一位老态龙钟的男人躺在床榻上。此人看上去病得不轻,一个劲儿地咳嗽。“七年前,倭寇占我领土,孤忍辱偷生到今天。当年太祖助我国繁荣,深望天朝大明助我复国。不知为何,天朝至今都不肯发兵。我琉球与大明修好已有三个多甲子,大明虽不救我,但我也要感恩。今日,倭寇又有偷袭大明之阴谋,我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不禀告天朝。蔡廛尔今日赶赴天朝,定将此信息告知皇上,多多准备!”
在病榻前,但见蔡廛两眼落泪,接连叩首回禀:我主放心,今日一去就是死我也将此信带给天朝圣主。太祖洪武二十五年,我家祖先来到此地,至今已有131年,然故国今日逢难,我也当誓死效忠。
病榻上的君王闻听,摆了摆手道:你今日回去就不用再回来了,今日倭寇已占据琉球,国已不成国了。
蔡廛跪爬着来到病榻前,双手扶住君王的手,哭泣道:我主此言差矣!我蔡氏一门来琉球131年了,大明虽然是我的故土,但琉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怎能贪图故国荣华,而忘记琉球!
“唉!国破家亡你回来作甚。”“我主安歇吧,我去了。”蔡廛见君王没有回复便起身离去。他经过艰难险阻,躲过特务追杀,终于来到了中国,迅速将倭寇准备进攻中国的消息上报给地方政府。对此,《明实录》记载说:琉球国王中山尚宁遣蔡廛来言,迩间倭寇各岛造战船五百余只,欲取鸡笼山,恐其流突中国,危害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