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明帝国的短视:海上贸易兴盛与衰败(11)

朱纨之死有其更深刻的原因。朱纨的提拔者是夏言。夏言遭严嵩陷害被杀后,作为夏言的亲信之一,朱纨被杀早在预料之中。朱纨之死,完全是“禁海派”与“弛禁派”斗争的结果。

在当时,对于海禁问题有以下一些观点。

1)闭关绝贡。张罛、归有光认为,不能为了区区微利,而造成百姓生灵涂炭。如今海寇之所以严重,全是互市的原因。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有违祖制,引得那些亡命之徒勾引外夷,酿成百年之祸。

2)朝贡贸易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海禁。持此观点的主要代表是钱薇和朱纨、唐顺之,他们的主张是荡平走私窝点后,重新建立市舶,派遣高官监督,完全推行旧制。

3)海禁御倭。胡宗宪和屠仲律认为:倭寇数万人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完全在于国人之中的汉奸接济并为之向导。这和北疆敌人可以袭扰边关,其有汉奸相助是一个道理。因此,必须要严行稽查。

对船不能实行国初“寸板不得入海”的政策,这样会使沿海边民生计全无。所以,双桅尖底船要改为平底单桅,并对之做好记号,时常查验。

对货物,严查之。捕鱼船上的物品除了捕鱼之具和水米之外,如果有其他东西则予以没收。每处关卡都要有责任人,出了问题可以追究到个人。

4)宽海禁,开放民间海外贸易。持此观点的最有名的就是福建巡抚谭纶,其他人则有郭造卿、王言、王世懋、唐枢、郑晓等。

他们认为:细民以海为业,正如婴儿靠母乳为生一样。老百姓越穷越容易为盗,因此,禁也无用。每到捕黄鱼的时候,聚船数千都是犯法的,但谁又忍心禁止他们去捕鱼呢?与其这样,还不如松海禁。这样不但可以收取税务增加军饷开支,而且保证了百姓生计。

朱纨被杀后,通倭的海盗利益代言人获得空前胜利。海盗势力再次大起,明廷没有办法,最终派遣胡宗宪再次剿倭。卢镗、俞大猷开始整顿海防,然而,因为朱纨事件的影响,卢镗作为当事人也有些缩手缩脚。1553年闰三月,王直率领倭寇,领百余艘战船,在台湾到淮北的广大海域内进行抢掠,就连南京都受到威胁。

嘉靖皇帝在悔恨中,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江、山东、两广、福建等处军务的身份处理倭寇事宜。但没有多久,张经在获得“王江经大捷”后,反被严嵩迫害处死。

其后,严嵩文靠胡宗宪,武靠戚继光、俞大猷,先后诱杀了王直、徐海等。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倭寇之患才渐渐平息。随着倭寇侵扰高潮的退去,行将就木的嘉靖皇帝也似乎明白了问题所在,因此“海禁松弛”的时代再次来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