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突然斜刺里杀出一人,断喝一声:“休伤我主!”人到马到枪也到,“噗”的一声将来人扎死。
两年后的永乐二年,已然称帝的朱棣在南京的后宫召见那位救主的战将。“马和,朕念你救主之功,且多建奇功,想赏赐你点儿什么?”那人连忙回道:“万岁恩情,奴永世不能报答。怎敢奢求,只求万岁千秋万岁,永葆健康。”“从今天起,我想赐你姓‘郑’,你乐意吗?”“臣愿意。”“郑和,22年前你战败被俘,按照旧例将你阉割为奴,你不记恨我们吗?”
“万岁,既然您说是旧例,我还恨什么。自从我到了您的麾下,如今已有21年。二十多年,您待我不薄。我只愿来世做一个完人!”朱棣点了点头,“我对你是信任的,要你负责宫中的膳食以及宫殿营造,就是对你最后的考验。如果是别人接到这个活儿,定然是中饱私囊,而你却分文不取,公正廉洁。朕有一个庞大的计划要交你去完成,你愿意去做吗?它很危险,但很刺激。”
郑和一听,连忙说道“万岁,何事?臣不怕危险,只求为陛下分忧。”
“朕要你为朕领兵出海,去完成一项任务。”
“臣愿听其详。”
郑和就在那一晚,领受了“下西洋”这一战略性任务。以前(包括现在)许多人,都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使命是为了寻找玉玺和建文帝的下落。其实,仔细考虑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一点顶多是原因之一,甚至连主要原因都够不上。
首先,建文帝即使活着也是一只政治上的死老虎,不会对朱棣构成致命威胁。是活老虎的时候朱允炆都不是朱棣的对手,更何况是失败后的死老虎。其次,玉玺尽管重要但有没有玉玺只是关系到面子的问题,对于朱棣的统治地位也无太大影响。
曾有人异想天开地说,朱棣怕建文帝在某个地方拿着玉玺这么一盖,之后就率领千军万马杀回来。如果玉玺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那么,朱允炆就根本没有必要逃往海外了。海外诸国更不会丢弃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去帮助一个逃亡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