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我到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参观。走进校门,就看到一尊我国现代某著名文学巨匠的塑像;往里面走十来步,又是一尊塑像,雕刻的是我国某著名物理学家的形象;再朝前面走,又迎来了一位华裔著名科学家的塑像。这几位大师的少年时代,都是在这校园里度过的。陪同我参观的校长非常自豪地对我说:“除了这三位世界级的大师,我们学校还培养了十多位院士,我们的校友中,还有一位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非常理解校长的自豪感,但我同时在想,这个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园里所展示的以及校长所提到的十多位学生,而是千千万万个社会普通劳动者。在这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中,能够“著名”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都悄无声息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劳动为生,同时为国家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样的劳动者,同样是母校的成果,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
然而,有的学校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占毕业生总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普通劳动者忘记了,而只记住那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的“某某家”。校庆的时候,“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除了前面说到的学界泰斗或名流,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和老总们,好像校庆就是为他们搞的聚会,而一般的校友们则被冷落了。母校如此势利,在让少数成功人士无比荣耀的同时,让更多的校友感到了寒心。有一句话在很多学校被用来鼓励学生:“今天,你因学校而荣;明天,学校因你而荣!”当孩子们在用稚嫩的嗓音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明天”是不可能让学校因自己而“荣”的,因为“著名的什么什么家”只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默默无闻的凡人。
我再次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不论是未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人”,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是包括了未来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孩子。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和他的天赋以及家庭教养有关,和学校也有关,但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了这样或那样的大奖,是否考上了清华北大或哈佛耶鲁(甚至为此目的而不择手段地挖别人的优生),而忽略了培养无数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是教育的悲哀!
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 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有一次,我在我校教工大会上说:“我们学校才创办七年,我坚信它会存在七十年乃至七百年!现在我们的校友中还没有一个院士,但我坚信以后会有的。不过,我更希望,在七十年后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园里也会有校友的雕像林,不过我希望在这雕像林中,不但有科学家的雕像、文学家的雕像,也有中国第一厨师的雕像,有中国第一鞋匠的雕像,有中国第一环卫工人的雕像 还有更多不是 中国第一 但每天都在平凡岗位上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的劳动者,都是我们学校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