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之所以将“残酷”二字加上引号,是因为这只是我们的感觉;而在莫里教授看来,这不过是他最后生命的一段奇特的存在方式而已,但他决不让自己最后的人生也随之“蜡化”。书中写道:“我的老教授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在他头顶悬着利剑、走出诊所的那天就想到的。‘我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还是不虚度剩下的时光?’他问自己。他不甘枯竭而死。他将勇敢地去面对死亡。他要把死亡作为他最后一门课程,作为他生活的主要课题。既然每个人都有一死,他为何不能死有所值呢?他可以让别人去研究。他可以成为一本人的教科书。‘研究我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从我这儿学到点什么。’莫里将走过最后那座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并诠释出这段旅程。”
于是,莫里教授的最后一门课程开始了——
莫里教授认为,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可能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因此他说:“你应该发现你现在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莫里教授问学生:“我就要死了,是吗?”学生点头。他又问:“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关心着别人呢?难道我自己没在受罪?”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莫里教授却坦然地自己回答道:“我当然在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样的感觉。只有当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健康。”
莫里教授就是这样弹奏着“爱”的乐章走向生命的终点:“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相爱,或者死亡。”“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