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去年六月①去年六月:1940年6月。出版的拙著《幽玄与物哀》的姊妹篇,试图从美学的立场上,对另一个重要概念“寂”加以考察。题名为《风雅论》,是因为“风雅”这个概念,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上做种种理解,而在芭蕉及其门人那里,“风雅”几乎就是“俳谐”的同义词,我们尊重这一习惯表达,将“风雅”作为“寂”这一审美范畴的特殊的艺术背景,并主要在俳谐领域中研究这个问题,因而便以“风雅论”作为题名。实际上,对俳谐加以美学的考察,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只要从这个意义上加以理解,那么这个书名可能不至于招致“挂羊头卖狗肉”之讥吧。当然,关于“寂”的艺术背景,除了俳谐之外,还应该考虑到茶道这样的艺术。本书在行文中,也对茶道这一背景随时加以涉及。然而,无论是俳谐还是茶道,本书作者都是一个门外汉,只不过是为了对“寂”这一概念做美学上的考察,而不知深浅地踏入“风雅”的世界而已。

“寂”的问题的研究,也和“幽玄”“物哀”的研究一样,著者原本要把研究的重心,放在美学体系的构建方面,但本书的内容又是将“寂”权且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研究的,因此关于美学体系性的构建问题,起码在表面上看,还是受到了一些局限。关于这方面的不足,我打算等待今后以另外的形式加以弥补。而另一方面,在研究的材料上,因种种原因需要具体翔实,因而对原始资料的引用可能稍嫌烦琐些。但我想读者应该会有适当的方法对此加以忽略,于是就任其烦琐,不加删削。

总之,本书固然有种种缺陷,但以本书这样的立场与方法对相关问题所做的研究,一直以来付之阙如,因而本书期望能对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启发,为此,著者在战时这种非常状态下将本书公之于众,但愿不会受到指责。

昭和十五年四月,著者识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