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电影(2)

让-米歇尔·付东:你没有上过电影学院,那是否接受过一些关于电影方面的培训?

莱奥·卡拉克斯:我童年生活在巴黎的郊区,在那里我看了很多很多电影。我首先是看了大量的无声电影,我非常喜欢无声电影,因为我觉得无声电影是非常有力量的艺术形式。在17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大量地看这种默片,虽然没有对话,但是很有表现力,尤其是它们的画面非常有感染力。后来我很偶然地遇到一些人,他们比我年龄更大,也是电影界的,他们给我介绍了一些更加现代的电影,主要是戈达尔的电影。就这样,我很快开始拍摄一些短片,以后又开始了长篇电影的拍摄。

让-米歇尔·付东:你可以说一说那个时候戈达尔对你的影响吗?他对你来说是不是一种压力?这样的压力阻碍还是激发了你的创作灵感?

莱奥·卡拉克斯:大概是我13岁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三点,我起来看一场法国的电视台直播的拳击比赛,看完比赛之后,我看了另外一部播放的电影,是一部儿童片,就是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第一次意识到电影是由人拍的,摄影机后面站了一个人。后来我到了巴黎,在电影院里面看了很多电影,我当时觉得拍得最好的就是戈达尔,他的电影跟好莱坞的电影完全不一样,他简化了拍摄电影的步骤。他的方法就是一个男人,一台摄影机,一个女人,应该说这是一种很极端的电影拍摄方法。当时他有一部在意大利拍摄的电影,就只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部汽车,他通过女人让人们探索世界。戈达尔是我最喜欢的导演。

让-米歇尔·付东:你的电影有十分丰富的情感,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内心和外界的连接的?

莱奥·卡拉克斯:我首先是尝试去拍一些短片,但是那个时候我太腼腆了,我认为电影传统的拍摄方式就是找到人,找到钱;如果没有钱,没有人,就拍不了电影。所以在找人和找钱的过程中,我逐渐地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状态。自从我喜欢上了电影,我的脑海里就浮现了很多我想拍摄的东西。在17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部长篇的剧本,名字叫《似曾相似》,这是我脑海里的幻觉,是人们对于现在的一种记忆。写完这个剧本,我就去找拍电影的钱,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我是未成年人,所以大家都说你还没有到18岁,不能给你钱,而且你之前没有任何的经验,你应该从短片开始,所以我开始拍摄短片。法国新浪潮给了我很多的灵感,我拍的短片得了一些奖,获得了很多的收益。

让-米歇尔·付东:你是首先开始了剧本的创作,然后又开始进行电影的拍摄,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又如何解释电影对你来说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莱奥·卡拉克斯:我自己不是一个作家,我写得并不多,我之所以写是因为我要找别人来投资,我要去找钱。就像音乐一样,我更愿意成为一个音乐家而不是一个导演。同样的,我也很喜欢文学,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写不了,我只能做导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