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电影(7)

钮承泽:我想说,像我们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常常说到资金的傲慢,让我们在资金面前低头。但是有的时候我想,人家也提供了钱,所以在导演跟资金中间也许我们会期待有一些像吴导演讲的,遇到那么好的制片人、投资人。在华语电影行业要有有眼光的制片人,在台湾,几乎所有要做电影的年轻人大家想做的都是导演,没有人想做制片人,我觉得这个也是需要思考的。

吴宇森:我的电影没有广告植入的问题,因为从以前到现在都是维持我个人的暴力,所以他们不愿意看到我用枪把可口可乐打爆了。我觉得电影的个人风格是很重要的。

王小帅:在这方面我觉得那些市场元素很缺乏的电影其实挺需要广告植入的,我拍《日照重庆》就等了很多次,都没有,只好开机了,所以我不知道这是悲剧还是喜剧。

其实我们有一部分电影不是直接针对国内现有市场的,因为国内现有电影市场的这种口味我们很难融入。听说冯小刚炮轰了,我觉得恰恰是这个时候他开始觉悟了。其实在背后我们没有说好莱坞,也没有提美国,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个片子都多多少少在海外做一些发行,这些东西是实际存在的,就是我们一方面说国内市场的培育,一方面我们对于海外的,不管是从文化上输出,还是市场上的培养也一直在做,虽然规模很小。我个人的电影从最早的时候就有了,其实每部电影都有海外发行的公司在一点点推,所以我们花了很多的力气,很多的耐心,一点点把华语电影的一部分往外推,还有就是功夫电影也都是在往海外推,我们都做了功课。

所以在世界上来说,中国电影都是非常瞩目的一部分。  

钮承泽:我觉得一个美好的园地、一个健康的时尚应该是各种各样的电影都有的,我们每个人都想拍出我们心里面觉得最好看的电影,应该有各种类型的。在一个地方不受欢迎的影片,也许在另外一个地方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吴宇森:刚才王小帅讲到海外市场的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一个事实,就是一部国产片市场有多大,单靠一个国内的市场是赚不回钱的,就像美国一样。美国的很多大片都是亏本的,大概只能回收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要靠海外的市场,三分之一要靠DVD。所以我觉得在国内有很多大片都是不赚钱的,起码老板是这样跟我说的,不要看票房多高,他们都说不赚钱的。所以海外市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海外市场的话,电影是很难会继续蓬勃下去的。

我们拍电影的时候也应该有一种包容心和世界观,我指的是有个性的商业片。我设计一部电影,希望除了我们国内的观众能够喜爱,我希望外国的观众也可以接受。所以我拍《赤壁》的时候做了一些研究,那时候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几乎是很少见的,香港电影已经没有海外市场了。我觉得作为一部投资这么大的电影,首先我要想一个办法把我们的观众重新带回电影院,不要让他们在家里面看DVD,一定要在电影院里面看。在这之前亚洲都普遍存在这个情况,很多年轻人只看好莱坞电影,他们只认为好莱坞电影是值得看的。他们肯花钱,好莱坞的电影有他们的偶像,什么都是值得的,都不大愿意看本土的电影。所以我做了一番研究,同样拍一个古装片,我问一下外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欧洲人,他们不是做电影的。我问他们对我们的历史片是怎样看法,很多人说不想看,因为我们有一些历史片他们觉得太沉重了。这样也让我了解这个市场,也了解外国人怎么样看我们。所以我们拍电影的时候,常常不了解人家,有的时候希望人家来了解我们,然后我们再大声呐喊,我们是怎么样的。我们从来没有好好地站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来看自己。所以我在了解这个市场,了解其他人所有的感受之后,再设计这个电影,就做了很多的改动。我读过历史,研究过历史,我知道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不完全根据历史,我根据我现在的感受来设计。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也观察到,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日本、韩国,甚至香港,很多年轻人很沮丧,很多年轻人感觉很孤独。我觉得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很多年轻人觉得没有人关心他们,所以经过这么多的调查研究,我决定把它拍成是一部励志的电影,这个故事的主体就是以弱胜强。我拍的不是一部历史电影,我要让人家看到一部充满希望的电影,一部很有趣的电影;还有让外国人通过不同的设计了解我们真正的文化。我们真正精神是怎么样让大多数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够产生共鸣的电影,所以有一些设计的确是让西方观众、日本观众都很喜爱的。《赤壁》在日本就打破了所有进口片的纪录。除了他们喜欢三国本身之外,里面有一些情节,特别是情感方面的,他们看了会感动得流眼泪。虽然因为发行时机的问题,《赤壁》在西方的市场上票房做得不是那么理想,但是获得了一些影评人的好评,看过的人都觉得这是他们看到过的最好的、真正的史诗大片。所以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有就是想办法,只要是好电影就好了。我们刚才谈到市场,市场好,我们的电影产业才有活力,才可以带动投资人的信心,才会带动更多的导演去发挥他们的才华、保持他们的个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