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浪费培训费用(9)

实例回放——您的公司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某公司请来了商务礼仪专家为员工培训商务礼仪,强调让所有的员工统一着装来推动企业形象的提升。统一的着装、统一的礼仪行为,让公司的办公氛围大为改观。

当一段时间过去后,销售部门的员工开始抗议穿工装,因为他们去拜访陌生客户的时候保安不会让他们顺利通过,而一些客户也会因为他们的着装,把他们当作推销保险的人员将他们拒之门外。

同时,他们还发现,按照商务礼仪去拜访客户的时候,客户并没有相应的礼仪回应,只是冷淡地对待着前来拜访的销售人员,双方好像存在着遥远的心理距离。和以前那种套近乎的方式相比,销售人员现在的礼仪性拜访根本就无法快速地和客户拉近关系,大大影响了销售的效果。

面对现实,公司只好让步,规定销售人员可以不穿工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讲师缺少实际的经验,不懂得因材施教。

因为这样的讲师不知道,什么场合必须穿工装,什么场合穿工装则会适得其反;什么时候讲礼仪是一种尊重,什么时候太讲礼仪就是一种虚假与疏远。

孝明感言

西施一颦一笑都能让人心动不已,而东施效颦却只能导致失败。培训亦然,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去进行培训,结果也很难让人满意。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有一句广告语叫“没有创意就去死吧”,一些企业也在宣扬“没有文化就让品牌去死吧”,虽然这两句话有一点点偏激,但对于培训界而言也无疑是一种警示。

在这个知识传播特别发达的时代,学员需要的是系统的有创意、有思想火花的培训知识,需要的是能够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那种走到哪里都是千篇一律的讲授,或者是拿别人的课程原封不动的照抄照讲的培训,已经难以让学员信服。

因为,对学员来说,听这种课程和买本书来看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