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红色账簿(52)

会议由瞿秋白主持,罗明纳兹、樊克、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以及少共国际的代表也都出席了会议,首先由加伦将军作关于在南浔路暴动的报告。

加伦曾做过蒋介石的军事顾问,苏联名字叫布留赫尔,他参与了暴动计划制订。

中共中央十分想拉张发奎加入暴动,共产国际更是希望张发奎加入。加伦报告了他去争取张发奎的情况,建议采用中国古代兵法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打着东征讨蒋的旗号,相机返回广东:“今日会到张发奎,和他讨论军事,他已赞成第十一军集中南昌,第四军集中南浔路一带,不再东进。第一步按兵不动,第二步渐次往南昌移动,然后回粤。张发奎如能赞成回粤,又不强迫叶挺等退出共产党,在此两条件之下——其他条件如汪精卫、李济深等的态度可暂时不管——就可与张发奎共同回广东。”

张发奎同意回广东,这是暴动的一个有利条件。加伦接下来的报告却令人沮丧:“但回广东之后,共产党与张发奎之间的分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加伦将末尾这句话重复了两遍,以示强调。“假如我们在南昌与张发奎分化,做得好,可得八千兵;做得不好,只有五千兵。在江西遇到朱培德、钱大钧部队的阻拦,暴动军队恐怕很难到达广东。”

加伦将军的这番话,让会场的气氛有些凝重。

沉默了一会儿,加伦又说:“若与张发奎共同回粤,对我们来说有两利:一是我们的总兵力可达到三万人,比较容易打破朱培德、钱大钧的沿途拦阻;二是我们既然推迟与张发奎之间的分化,将来可以更多地分化张发奎的一部分势力。”

说到此,加伦摇了摇头,仿佛自己也不相信张发奎能被争取过来:“如果张发奎不能同意上述两个条件,那我们就不得已要在南昌干起来。”

会场上仍然是一片沉寂。与会者大都紧皱眉头,思考着加伦报告的分量:在争取张发奎并无把握的情况下,暴动究竟干还是不干?

见在座的中国人都不说话,罗明纳兹开了腔:“已经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指令,共产国际既不会为这次暴动提供金钱上的支持,也不会允许国际的顾问以任何形式参加这次暴动。”

听到这番话,恰如一瓢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没有钱,怎么打仗?罗明纳兹也知道没有钱的巨大难处,但他不能不把话交代清楚:“共产国际的来电还说,如果暴动毫无胜利希望,则不如不进行暴动。至于张发奎军中的同志,可以尽行退出,帮助农民搞农运工作。”

在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

这可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顶头风”。张发奎争取不到,暴动需要的大宗经费没有着落,不许顾问参加,未来的暴动还能有几分成功的把握?

难就难在共产国际并没有明令禁止暴动,只是提出停止暴动的条件。按照字面的解释,在“暴动毫无胜利希望”的情况下“则不如不进行暴动”,可谁又敢说“暴动毫无胜利希望”?当初“四一二”事变的时候,上海工人纠察队与蒋介石的军队发生对峙,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的电令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指示上海工人纠察队于必要时,可将枪支藏起,保全实力以图再举。结果共产党没有武装抵抗,陈独秀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