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红色账簿(42)

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历史悬案。

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即使是白痴也能看得出来,等到汪精卫看到罗易提供的密电,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分裂已经是势在必行,再无可以挽回的余地,而罗易却浑然不悟。

由于汪精卫先看到了密电,就掌握了主动权,这对共产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汪精卫虽然握有主动权,却没有贸然跟共产党翻脸,主要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除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本身的力量需要权衡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因素必须要考虑进去:一个人是东边南京一带虎视眈眈的蒋介石,另一个人是北边郑州态度不甚明朗的冯玉祥。

蒋介石态度反共,汪精卫如果分共会受到南京方面的赞同是无疑的。但是如果汪精卫分共失败,势必会失去与蒋介石讨价还价的资本。而冯玉祥以往的态度偏左,武汉分共他如果站在共产党一边,汪精卫分共成功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汪精卫对冯玉祥的担心不无道理。除了“基督将军”之外,冯玉祥还有“赤色将军”的绰号,他跟苏联的关系走得比较近,得到过苏联的很多好处。人们都知道苏联出钱出枪帮助孙中山在广州的黄埔建立军校,成就了北伐大业,却很少有人知道苏联给钱给枪,在北方重镇张家口开设军校,帮助冯玉祥整军的故事。

在北方这所军校里担任教官的,很多人都是著名的中共党员,如邓希贤(即邓小平)、刘伯坚等。在此之前,冯玉祥的军队除了士兵体质尚可之外,武器和训练都很差。枪支大多是旧枪,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二十年,枪筒和枪膛磨损和锈蚀厉害,不仅打不准而且极易出现卡壳等故障。基层军官的战术技能和指挥能力比较差,文化低,很多人就连射击原理都不懂,没有一个人能画出准确的弹道曲线,也搞不清楚枪上的标尺用途,仍然采用落后的步兵散兵线平推战术,不注意利用地形,火力掩护和战术配合几乎没有。

冯玉祥1926年夏访问苏联的时候,加入了国民党。在承诺改造国民军等一系列条件的基础上,苏方给冯玉祥提供了价值近一千一百万卢布的军用物资,包括一万五千支步枪、九千支手枪和三万颗手榴弹。这些军火运到中国也很不容易,从蒙古的库伦运到宁夏,每十粒子弹平均需要大洋一元的运费。

冯玉祥的部队称为国民军,比南方国民革命军少了“革命”两字。但这并不表示他的部队缺乏革命热情,国民军中也同样设有政治机构,这是仿照苏联红军而来的。主持政治机构的是苏联东方大学毕业的共产党员刘伯坚。

回国后,冯玉祥接受了武汉国民政府的委任,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之职,武汉方面许诺每月给他一百万元作为军饷,但冯玉祥称他从未按数收到过这些钱。

冯玉祥虽然左倾,但毕竟还不能等同于共产党,因此他对共产党也防着一手。

比如对待辖区内的工人运动。在冯玉祥控制的张家口、包头一带,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矿企业,产业工人也颇有势力。为了不让共产党和国民党插手工人运动,冯玉祥抢先动手,将工人组织起来,挑了一些听话而又有活动能力的积极分子组成工会,受自己控制,每月发给每人二十块钱的津贴,比一般工人的工资几乎高出一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