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一条河的灿烂与落寞(7)

深入一条河的往事

现在,我们必须说到那条从自贡市中心蜿蜒流过的河,因为,不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川盐济楚,自贡井盐能闪烁如此动人的经济之光和政治之光,都是与这条如今看上去狭窄而浅的河流密不可分的。

即便不是川盐济楚的非常时期,自贡所产井盐也有90%以上供应外地,它的传统销售区为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而进入川盐济楚的非常时期,销售区则扩展到两湖地区和西北部分省区。自贡的盐要运抵这些遥远的地方,其运输方式不外乎两种,其一是依靠人力和畜力的肩挑背驮,其二是依靠水运。显然,不论是从运输能量还是从运输成本考虑,水运都是最科学最经济的。自贡井盐外运的生命线,就是釜溪河。

釜溪河又称荣溪河,后来因为成为自贡井盐外运通道,人们又把它称为盐井河。这条河由旭水河和威远河在自贡市区凤凰坝交汇而成,属于沱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在富顺县李家沱注入沱江,全长只有70多公里。但就是这不起眼的70多公里,从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内昆铁路内江至宜宾段通车以前的200多年间,充当了自贡井盐外运的最主要通道。统计数据表明,清初,通过釜溪河水运的数量占自贡井盐总量的70%,清末以后为80%,抗战时期则上升到90%以上。

自贡地区主要为丘陵和低山,按理说釜溪河应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但事实恰好相反,从自流井--自贡市区所在地--到只差几公里就要注入沱江的邓关镇,其间60多公里的河道不仅狭窄,而且不时经过水流湍急的险滩。《四川盐政史》的描述是:釜溪河“本属山溪,河床纵坡极陡。水涨之时,一曳无余,水落则节节险滩,难以行船。”

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出这条河当年的拥挤:千帆齐拥,密如蚁群。很难想象,如此众多的盐船拥挤在一条水浅滩多的小河,一旦发生碰撞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自贡船工们因地制宜地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歪脑壳船的特殊船舶--考遍世界航运史,歪脑壳船仅自贡一例,别无“分店”。所谓歪脑壳船,是指这种木质船的船头向左歪,船尾向右歪,从而形成船头和船尾方向相反的小倾斜,看上去像是用一只巨大的手把它扭曲了一样。歪脑壳船船长14米,宽2米多,由于它有一条比船体还长的船橹,因此它的学名叫做橹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