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对峙——蒙宋之间的拉锯战(4)

会州(今甘肃省靖远县)地处金、宋、西夏三国的交界地区,长期以来都是金帝国的边防要冲。世居当地的保甲射手郭斌在混战中崛起,成了一名出色的战将。据说他的长相颇有个性——“嘴尖而下唇阔大,双眼暴突而细小”,因此“郭虾蟆”的外号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和大多数出身贫寒的人一样,郭斌十分看重改变自己命运的“知遇之恩”。因此,即便金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对这个国家的忠诚却始终不渝。金帝国灭亡之后,他拒绝了汪世显二十多次的招揽,依旧以金帝国官吏的身份守护着自己的城市。郭斌的抵抗虽然坚决,但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还是难以扭转兵败城破的命运。蒙古大军兵临城下之时,郭斌让部下将柴火堆积于州衙门前,将家中妻小全部集中到一处,准备举火自焚。在熊熊燃起的火焰中,郭斌和部下以门扇作掩护,不断狙击着敢于靠近的敌人,直到弓箭射尽,才一一转身冲入火场。就在此时,却有一个侍女冲了出来,哭着将怀中抱着的婴儿托付给满身血腥的蒙古军人。身为蒙古军统帅的按竺迩虽然残忍凶悍,但也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主动收养了郭斌的儿子。按竺迩战功卓著,后来裂土封王。但是这个孩子此后的命运却没有再出现在史籍之中,毕竟按竺迩子嗣众多,我们很难从里面确认哪一个才是“郭氏孤儿”。

公元1236年农历十月中旬,按竺迩与阔端会师于成都郊外。此时四川军政最高长官赵彦呐早已逃往夔门(今重庆市奉节县),成都知府丁黼手中只有四百名盾牌手和三百衙役。这场悲剧却有一个颇有喜感的开场,因为蒙古大军的前锋部队打着武休关守将李显忠的旗号,所以丁黼误以为是前线溃退下来的败兵,因此大开城门将其接纳了进来。此后近两天的时间蒙古兵往来城内,成都的居民都“表示对生活影响不大”。直到第二天的晚上,有数人于一小巷内擒杀一名骑兵,市民们方知他们是蒙古兵。撕破了伪装的侵略者和从梦中惊醒的成都市民随即在城内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公元1236年农历十一月,蒙古军队火烧成都,扫荡了整个四川腹地。

余 以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的身份抵达四川前线之后,革除弊政、整顿军纪、广纳贤良,令几乎糜烂的四川局势出现重振的迹象。他在帅府附近修建“招贤馆”,吸引了冉氏兄弟前来报效。冉氏兄弟虽然被余 奉为上宾,却一连几个月没有任何的建设性意见。余 没有将他们扫地出门,而是派人暗中观察。结果发现两兄弟每天都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用白土在地上画出战区内山川城郭的形状,互相攻守,按照时下的说法就是“兵棋推演”。这样的情况又持续了几天,冉氏兄弟终于私下向余 提出他们的军事建议:“为今保卫四川的办法,只有将防线向西北推移到合州一线。凭借嘉陵江和钓鱼山的天险,只要任用得人,再加上足够的粮食储备,远胜十万大军。”余 听后异常兴奋,甚至跳了起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