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风云际会(4)

与武汉轰轰烈烈的革命群众运动遥相呼应,1927年3月21日,当北伐军从浙江推进到上海近郊时,上海工人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共产党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发动总罢工,随即转为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击溃北洋军阀在上海的驻军,占领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地区。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次壮举。

北伐战争捷报频传,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大革命迅猛发展的胜利形势,引起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剧烈震动,他们很快就集合在蒋介石的周围。蒋介石的反共面目也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公开镇压工农革命力量,指使军队和流氓暴徒诱杀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兼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捣毁左派占优势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和九江总工会以及安徽省党部和总工会、农民协会,打死打伤多人。随军出发东征,在九江、安庆等地直接了解暴行真相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于4月9日写了题为《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长文,有力地揭穿了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镇压工人运动的反革命真面目。郭沫若派勤务兵将文章连夜送到武汉。文章送来时,希俨因发烧住在医院里治疗,所以是由我收下的,我立即呈送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看了后,觉得在当时的形势下还不能马上公开发表这篇文章,但为了防备重兵在握的蒋介石对临时中央所在地武汉形成军事威胁,决定把贺龙、叶挺所指挥的北伐军从河南前线抽调回来,作为防备。

这时,北伐军在长江中上游已打败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在苏、浙、闽、赣一带又击溃了皖系军阀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北洋军阀的垮台已成定局。但得到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和江浙沪大资产阶级资助的蒋介石则已羽翼丰满,决心攫取北伐胜利的果实。4月12日,他突然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清党”反共的口号下,血腥地镇压和屠杀共产党人、工人纠察队员和革命群众。苏、浙、皖、闽、粤、桂等省的右派势力也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肆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各地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叛变进行了愤怒的声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也在4月17日发布命令,开除蒋的党籍并免去其本兼各职。但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却仍被伪装成“左派”的国民党领导人汪精卫所迷惑,一方面继续附和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北伐讨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决策,反对东征讨蒋;另一方面还跟在右派势力后面,指责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运动“过火”了,更反对发展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说什么“现在根本不用搞武装”、“共产党人掌握军队也会变成军阀”,甚至下令把童子军佩带的短木棍也全部收缴。

在这国内政治局势风云突变的危急关头,四五月间,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可是拿不出纠正这种错误的任何办法,仍然选举陈独秀为党中央总书记;决定继续拉住汪精卫,并策动在北伐战争中与我党合作英勇作战的唐生智、张发奎(当时很犹豫动摇)所指挥的部队,一起反蒋。虽然对国民政府里那些反蒋的高级将领(唐生智、张发奎)的争取工作没能成功,但还是留下一些政治影响,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他们都比较积极。特别是周恩来同志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的部分黄埔军校学生,始终对他很崇敬。

1927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时,以英国工人汤姆斯为团长的国际工人代表团首次应邀来华访问。国共两党在武汉的临时中央,假座于汉口普海春西餐社,设宴接待欢迎。主持宴会的是国民革命政府的外交部长陈友仁。宋庆龄在会上致欢迎词,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北伐军总政治部正、副主任邓演达、郭沫若,全国总工会的刘少奇夫妇、李立三夫妇,苏联顾问鲍罗廷夫妇,以及社会各界的负责人,共有一百多人出席盛会。我和赵畹华负责布置会场和接待事宜。我们不善外语,翻译是刘少文同志担任的。盛会以后,李芳非常热情地邀请郭沫若和几位朋友到他家吃夜宵,作长谈。希俨想到,董必武同志曾嘱咐我们抓紧做工作,促郭沫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向他传达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和高度评价他所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之所以未能公开发表,是由于陈独秀对伪装“左派”的汪精卫尚存幻想,并与汪发表了联合声明,如发表此文,怕吓跑了汪精卫。如今,中共中央正在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批评……于是我们就决定利用这个相聚的机会,跟郭进行个别谈话。我和希俨都十分敬佩他的才华,彼此间有深厚的友谊。那时郭沫若从北伐军东征途中因反蒋而返回武汉,时常借酒消愁,嘲讽日益动摇并向右转的武汉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并开玩笑地叫我和希俨“跨党分子”,可见彼此间相知之深,已不拘言笑。郭沫若听到我们向他传达董必武同志对他的关怀,非常兴奋,托我们代他向董老致感激之忱。于是大家一齐举杯朗吟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927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湖北宜昌的夏斗寅、湖南长沙的许克祥蠢蠢欲动与蒋介石遥相呼应,三股黑暗的反动武装势力企图合围袭击武汉之时。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都有预感,想到今日相见相聚,不久即将匆匆惜别,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沫若嗜酒,喝得特别多,趁机又采访了赵畹华与张笃和,殷殷询问她们何以会献身革命的情况。酒逢知己千杯少,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为大革命的前途隐隐担忧。郭入党之志既决,遂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时向党中央呈上了入党申请书。自古以来,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恩来同志当时是南昌起义的负责人,就在火线上代表中央接受了一文(郭沫若)一武(贺龙)两员大将入党。南昌起义后,部分同志进人井冈山,散在各地的同志仍坚持斗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