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甄英莲”

一部《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为了传写他自己亲见亲闻的闺友闺情,也就是说曹雪芹的传写对象是女儿而非男子。按照拙见而言,曹雪芹的动机、立意、布局、构思是针对着《水浒传》而来的,即你施耐庵罗贯中写一百单八位绿林好汉而出了大名,我则要写一百零八位“脂粉英雄”——这个首创的文学语言是一重大特色,读者务必不要忘记或忽视了。若以中华文学之讲求“对仗”而言,“绿林好汉”最工整的对句应为“红粉佳人”才是,也许正因这四个字在过去的小说中用得太俗气了,所以雪芹才别出心裁、另铸新词。先把这一点解说清楚,后文的讲说就会很容易理解。

《红楼梦》开篇后即出现两个女儿,一主一奴,主者英莲是也,奴者娇杏是也。两个名字皆是谐音,那位小姐听起来就是“真应怜”,而那个丫环的芳名即是“真侥幸”。这两个女儿的名字能与“脂粉英雄”相吻合吗?换个方式说,英莲也好,娇杏也好,她们可以是脂粉之辈,但她们的英雄本质在哪儿呢?

先说说英莲的情节故事。甄英莲的形象或名字有两次出场变化。一次即她父亲抱着她到衙门前看灯会的热闹,这是英莲首次出场情景,以后事故迭起不再细说。要说的是,她是随着薛家才得以进入荣国府的。那么,她在荣国府再次出场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谁也没有想到,却是周瑞家的因送宫花出入各处院落,碰到了一个小丫头,问知这就是被拐卖又闹出人命官司的小香菱(甄英莲)。周瑞家的很有感情地问了她几句话,都未得答复,心里很觉她的可怜可叹——这儿,才把这个“怜”字用很自然的笔法透露了出来。与此同时,周瑞家的还与金钏儿一起品评了这名小丫环的相貌品格,不无用意地点出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曹雪芹只用这一句话就给香菱(英莲)千秋论定——非凡品也!

应该说这才是香菱的第一次正式或半正式的出场。所谓半正式者,是她还是由周瑞家的眼里出现的。她什么时候才正式出场呢?不知读者诸君还记不记得,那是在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姑娘隔着梨香院的院墙,听见里面演习戏文,清清楚楚地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又听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深闺自怜!”这里,书内写道:“(林黛玉)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正在此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他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到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我叙说到此,读者可能就忍耐不住了,你讲了这半日,我也没听到你说的香菱的“英雄”二字在哪儿。

让我们先从另一角度看看。前面周瑞家的与金钏儿二人共同品评的那段文字,看似简单,其实内容大有丘壑。周瑞家的本是王夫人的陪房,这一回却被薛姨妈抓了一个临时的差遣,让她分送十二枝宫花。薛姨妈带着小丫头香菱和她姐姐王夫人闲谈家长里短,而王夫人的贴身大丫环金钏儿自然片刻不离夫人的身边,就是这种情况之下,周瑞家的、金钏儿与香菱三个才能聚在一起而有所谈论。那样简单的一点情节,你读起来却如彼的亲切、鲜明,好像这个事就发生在你身边的一般,这是一。

你此时此刻已经知道了香菱这个小丫头的不幸身世,因为作者在前面已经告诉了你;而书中人物周瑞家的也好,金钏儿也好,都只知道她被拐子折磨售卖之后的一点事情,至于什么甄士隐、贾雨村、苏州阊门、葫芦庙之类,荣国府内之人何曾了解半分,此其二。

再说,一个香菱,一个金钏儿,还有一个被评论的小蓉大奶奶(秦可卿),这三个人看起来好像风马牛之不相及,你却万万想不到至书中后文,这三个女性皆是薄命司中最最不幸的人物角色。第一位先遭不幸的就是秦可卿,她因不能明言的重大事故而于天香楼自缢了。第二位说来让人惊心动魄!就是那位金钏儿姐姐在一次偶然的调笑小事中触怒了夫人,自羞自愧,投井而亡——其情最烈。而后,就是香菱的不幸结局,一步步地向前演进,最后就如判词所云:“根并荷花一水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段故事原稿应该在八十回之后,早已佚失。所以,我们已经无从想象香菱的结局之悲惨。

这么一叙,就让我们不免惊心动魄,原来在雪芹笔下的第七回,千头万绪不过是刚刚展开了一个小小的端头;周瑞家的、金钏儿与香菱在夫人姨妈的堂屋外面的寥寥数语,不仅传达出她们三个人的心情、笑貌,还伏下后文多少的悲辛!

所以我才说《红楼梦》不易读。读这部书时要时常记起作者提醒我们的一句话:“细谙则深有趣味。”

诗曰:

相凌何处不应怜,根并荷花一茎鲜。

难掩精华摇素彩,朱楼西侧影翩翩。

己丑年十月初七

2009-11-23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