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展开(3)

蒋介石在这天的日记上留下这样的感慨:

政府对和战表示决心,此其时矣。人以为危,我以为安。立意既定,无论安危成败,在所不计。对倭最后之方剂,唯此一着耳!书告既发,只有一意应战,不再作回旋之想矣。

8月6日,蒋委员长召开军事会议,冯玉祥、阎锡山、何应钦、白崇禧、程潜、朱培德、黄绍竑、张治中均出席。蒋在会上说明卢沟桥事变以来的军事形势,以及7月中旬国共代表在庐山会谈,决定一致抗战的经过。他认为平津陷敌,国家命运已到最后关头,全国军民及所有党派必须精诚团结,奋起抗战,一致抵御外侮。

卢沟桥发生事变的消息传到东京,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和他的内阁一时未能掌握情况。海相米内光政及外相广田弘毅都认为这是陆军制造的地方事件,应谋“就地解决”之道,以不扩大为处理方针;参谋本部一些有识之士也主张不扩大(如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次长多田骏等人)。可是陆相杉山元受到少壮军人的怂恿,极力主张扩大。中国驻屯军之中的好战分子,也认为这是打击中国的一个好机会。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即提出“彻底膺惩”中国军的强硬主张,但近卫首相倾向采纳参谋本部的意见,在内阁会议上主张与中国交涉和解以早日结束战事。日皇昭和的态度,则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后收拾时局”。

二、“八一三”淞沪战争

正当日本内阁尚努力于将卢沟桥事变以华北地方事件局部解决之际,上海方面突然发生极可能是日本军人蓄意制造的“大山事件”。8月9日,日本海军大尉大山勇夫,与水兵斋藤要藏骑摩托车强行冲入上海虹桥军用机场,为我机场卫兵喝令停车检查发生冲突,大山先枪杀我卫兵一人,我方当场将二人击毙。日方乃借口派其海军陆战队登岸,并集结长江兵舰向我威胁,悍然要求我撤退驻扎上海之保安部队,为我方拒绝。8月13日上午,日本兵舰开始以重炮向闸北轰击,驻沪之日本陆军及海军陆战队万余人,向江湾与闸北进攻,我守军奋勇应战。

8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抗战自卫声明书》,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并严正表示中国非仅为中国领土与主权而奋斗,实为世界公法与正义而奋斗。全文如下: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此等条约,其最大目的在维持正义与和平。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日本苟非对中国怀有野心,实行领土之侵略,则当对于两国国交谋合理之解决,同时制止其在华一切武力之行动。如是,则中国仍当本其和平素志,以期挽救东亚与世界之危局。

要之,吾人此次非仅为中国,实为世界而奋斗;非仅为领土与主权,实为公法与正义而奋斗。吾人深信:凡我友邦既与吾人之同情,又必能在其郑重签订之国际条约下各尽其所负之责任也。

长达3个月的“八一三淞沪战争”于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至此全面展开。

淞沪战事发生后,蒋委员长立即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任何应钦为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设第1至第6部,分掌军令、军政、经济、政略、宣传、组训等事宜。以江苏南部及浙江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先是冯玉祥,后为蒋介石自兼)的3个集团军,即第9集团军(张治中)、第15集团军(罗卓英)和第19集团军(陈诚),与在吴淞登陆的日军增援部队,松井石根大将所率领的华中派遣军7个师团,展开激烈之战斗。

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大意为:(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任何动摇妥协;(二)一切抗战军队平等待遇;(三)抗日言论自由,释放政治犯,开放党禁,全民参加抗战;(四)召开国民大会,通过宪法,选举国防政府;(五)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军事互助协议;(六)整顿和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取缔奸商;(七)改良农民、工人生活;(八)改良教育制度,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九)肃清汉奸、亲日派;(十)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

9月9日,国防参议会成立,由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汪兆铭宣布参议员名单,其中包括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祖涵等人(他们始终未出席)。陶希圣也被指定为国防参议员。9月22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共赴国难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四项诺言:(一)拥护三民主义;(二)取消赤化运动;(三)取消苏维埃政府;(四)红军改编为国军,受军事委员会统辖。

淞沪战争是中国用兵最多,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蒋委员长调集了73个师至上海与日寇作战,日本在两个多月内投入的兵力,也不下20万人,以及大炮300余门、战车200辆、飞机200架、兵舰数十艘。战事持续至11月初,英勇作战的国军,抵抗装备精良,火力猛烈的日军,伤亡达30万人以上。到了11月5日,日军增派柳川、平助两个师团,在数十艘兵舰配合之下,在杭州湾金山卫大规模登陆,并以飞机轰炸我军阵地,我守军侧背受敌,浴血抵抗至11月9日,终于不支溃败,奉命全线撤退,会战至此结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