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要突破常规思维方式(2)

  

切抚慰他们,生活上给予妥善安置。

凡是从淮西过来的人,李愬都亲自找他们谈话,这样就把淮西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为袭取蔡州掌握了充分的根据。这年三月,李愬派了一支队伍去攻打朗山,结果吃了败仗。将士们很不服气,请求再战。李愬却说:“这次就是要打个败仗,不能打胜仗。”九月,李愬亲自带领一支人马攻占了吴房外城,杀死淮西将领一人,士卒一千多人。部下都建议乘胜攻下吴房内城,李愬回答说:“这不是咱们的目的。”就带兵回营了。这时候,唐宪宗任命坚决主张平定叛乱的宰相裴度当了统兵元帅,驻扎在郾城,统一指挥平定淮西的军事。李愬见攻打蔡州的条件已经成熟,就制订了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派人送到郾城。裴度十分赞赏李愬的用兵策略,说:“要破蔡州,非出奇计不能制胜。”立即批准了这个方案。十月十五日一早,北风骤起,天空浓云密布,接着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李愬传下将令:李佑带领三千敢死队作先锋,他自己带领三千人马为中军,李进诚带领三千人作后卫,立即从文成栅出发。将领们问出兵到哪里,李愬只是说:“向东开拔!”黄昏时候,队伍行进到离蔡州七十里的张柴村,把守卫在那里的淮西军全部歼灭。李愬传令各军种稍微休整一下,留下五百人守张柴村,其余军种连夜继续东进。将领们又问到底到哪里去。李愬这时候才说:“到蔡州城,捉吴元济!”大家听了大吃一惊。可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得带领队伍冒雪行军。雪越下越紧,风越刮越大,天气越来越冷。旗帜被风撕裂了,战马冻得只肯慢慢行走。不少士卒抗不住风雪严寒,抱着戈矛倒在路旁冻死了。

从张柴村往东,官军多年没有走过这条路,对它十分生疏,加上夜间行军,寒风刺骨,人人估计自己必死无疑,但是都知道李愬军令森严,谁也不敢退缩,只得横下一条心:反正是死,与其冻死在路上,不如坚持行军到蔡州,拼死打一仗,也许还能活。这一来,身上反而觉得有劲了,前进的速度也加快了。下半夜终于到达蔡州城附近。因为三十多年来官军从来没有到过蔡州城,所以淮西军一点也没有防备。蔡州城外有个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叫士卒们赶起鹅鸭,呱呱乱叫。官军队伍趁这闹声一直来到城墙下边,始终没被敌军发觉。李佑等将领在城墙上挖下土坎,攀登上去,精壮的士卒也跟着爬了上去。

他们把正熟睡的淮西军守城士兵全部杀死,只留下更夫继续打更。然后打开城门,大队人马一拥而入。鸡叫三遍的时候,李愬已经进入吴元济的外宅。吴元济的亲兵被惊醒了,赶快报告主帅:“官军来啦!”吴元济在被窝里笑着说:“准是俘虏和囚犯们在偷东西,等天亮把他们全部杀死!”过一会儿又有人跑来报告:“城已经陷落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子弟来向我求寒衣呢。”他披衣起床,站在大厅里侧耳一听,只听见李愬的军官在传达号令,下边响应的大概有上万人。他这才害怕起来,赶紧带领亲兵,登上内城的牙城进行抵抗。李愬命令将士前去攻打牙城,捣毁了牙城的外门,收缴了里面的兵甲器械。天亮以后,官军放火焚烧内城的南门。城里的老百姓平时恨透了吴元济,这时候都争着背柴担草,帮助官军焚烧城门。城门烧毁了,官军又拥入内城。

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好在城上低头请罪。第三天,李愬命令把吴元济装进囚车,押送到京城报捷。淮西大将董重质,还率领一万多精兵屯驻在洄曲。李愬决定争取他,亲自到董重质的家里去访问,抚慰他的家属,并派他的儿子,拿着书信去劝他归顺朝廷。董重质看了李愬的信,单人匹马到蔡州来向李愬投降。北路的唐军将领李光颜,立即赶到洄曲军营,招降了董重质的全部人马。接着,申州(现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州(现在河南省光山县)等地的淮西军一万多人,也都先后投降了。事后,李愬请裴度进驻蔡州城,主持受降的事情。他自己带兵回到文成栅。这时候,将领们问李愬:“当初咱们在朗山打了败仗,您不发愁,反倒高兴;在吴房打了胜仗,您不乘胜拿下这个地方;冒着大风大雪,连夜急行军,孤军深入,直取蔡州,一战成功。请问这是为什么?”李愬笑了笑,从容地回答说:“在朗山故意打个败仗,是为了麻痹敌人,让他们不作防备。打了胜仗而不攻占吴房,是免得敌人把这里的各军种撤回蔡州,并力固守,达到继续分散敌人兵力的目的。大风大雪,天气阴晦,敌人看不见报警的烽火,不知道咱们会突然进击。孤军深入,士卒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有进无退,所以能够一举袭取蔡州,活捉吴元济。”这年十一月,吴元济被押送到了京城。唐宪宗下令把他杀死在长安的独柳树下。为患三十多年的淮西割据,就这样被消灭了。平定淮西,使东都洛阳和江、淮地区免除了威胁,意义是重大的。其他藩镇看到朝廷有决心、有力量去征讨叛乱,不得不收敛一些,表示服从朝廷。唐朝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这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都是有利的。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要想做到完美,比别人更成功,就要突破常规思维,想别人想不到,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可以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读书导航